[发明专利]一种降血糖袋泡代用茶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9640.4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8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平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糖 袋泡代 用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袋泡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中小城市很快如步入老龄化社会。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9200万,中老年人居多,数量达到世界第一,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继肿瘤、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等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糖尿病主要危害有两大类:一、引发急性并发症: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症、糖尿病非酮证性高渗综合症、乳酸性酸中毒症;二、引发慢性并发症:例如:血管并发症、脑血管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关节病、糖尿病口腔疾病、低血糖症、代谢综合症、急慢性感染。糖尿病出现的许多的并发症,是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引起的,要改善并发症必须让血糖达到一个理想的范围,西药在降血糖方面疗效肯定,但是西药对肝肾有副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目前非药物防治高血压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选择。为此在近年来,中医学领域相继研发了许多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新配方,其中一些药方是采用制成保健茶饮的方式给药,深受消费者的追捧。但目前市场有售的这些降糖保健茶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有以下问题:1、保健茶的成分单一,绝大多数都只是由一到二种原料制成,不具有组方性;2、各制品虽都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3、价格比较昂贵,普通消费者不易接受。代用茶在早中期使用病人会有适当的血糖降低,稳定血糖上也有自己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调节糖脂代谢调整机体免疫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改善胰岛功能,辅助降低血糖功能的袋泡代用茶,同时提供了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降血糖袋泡代用茶的制备方案源于祖国医学关于“扶正培本”、“药食同源”等传统的辨证论治思想,它是设计者通过对古今诸多医药学著述及民间验方的潜心研究并通过长期临床实验的悉心总结而研制获得的。根据古今医学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本发明设计者以白背三七、绿萝花、葛根、桑叶、琼珍灵芝、茯苓、苦瓜、荷叶、玉竹、槐花、苦杏仁、马齿苋、桔梗、酸枣仁、乌梅为基本原料,按中医药理论组方并制备成袋泡代用茶,产品全方具有降低血糖、尿糖及防治糖尿病其并发症的作用,可使糖尿病人群在喝茶饮用后,达到降低血糖到正常范围、减少西药对肝肾的毒副损害、防治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效果。
一种降血糖袋泡代用茶,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原料组分制成:白背三七:绿萝花:葛根:桑叶:琼珍灵芝:茯苓:苦瓜:荷叶:玉竹:槐花:苦杏仁:马齿苋:桔梗:酸枣仁:乌梅=5-10:5-10:5-10:5-10:4-8:3-6:3-6:2.5-5:2.5-5:2.5-5:2.5-5:2.5-5:2.5-5:2.5-5:2.5-5;
其制备过程包括如下工序:
原料清洗-拣剔-干燥-杀菌-切碎-混配-包装-检验-装箱入库。
所述袋泡代用茶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先将袋泡代用茶原料用自来水清洗,在清洗过程中将外观不合格的原料拣剔出来;再将筛选合格的原料送入干燥设备后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60-100度,干燥时间为30-60分钟;再将干燥好的原料送入杀菌设备中进行杀菌,杀菌时间为20-30分钟;再将杀菌处理好的原料粉碎至100-200目;再将各种粉碎好的原料按比例搅拌混配;再将混配均匀后的原料包装成袋泡茶;最后检验合格后装箱入库。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提供的袋泡代用茶,饮茶疗疾,饮用时冲服即可,不需要熬煮,对肝肾无损害,简单方便,出差、旅游皆可携带使用,且产品价格低廉,推广性强,适合于对高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群防群治工作;
2、本发明的组方做为营养补品做成代用茶的形式,增强了吸收利用度,使人们在喝茶聊天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中补充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起到了均衡补充的作用,创造了喝水降血糖的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平,未经杨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9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