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厌氧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58873.2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6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苑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聚瑞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69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动机 碗型塞 密封 厌氧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厌氧胶,尤其是一种提高粘接强度、增强密封效果和降低使用成本的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厌氧胶。
背景技术
在中国,近年来私家车越来越普遍,发动机的好坏就如同一个人的心脏一样决定着一辆车子的寿命,而发动机中的缸体、缸盖部分又被认为是发动机的“心脏”。现在很多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对缸体、缸盖的碗型塞部分用传统厌氧胶进行密封。
现有技术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传统厌氧胶一般是由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发剂、促进剂、稳定剂按一定重量配比组成。该类传统厌氧胶使用性能如下:粘度在3000~8100mpa.s、最大径向填充间隙为0.2mm、初固时间为10~30分钟、全固时间为24小时、固化后剪切强度为14MPa左右、工作温度为-54~149℃、储存稳定性在82℃恒温烘箱中8小时产生凝胶。该类传统厌氧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使用性能的局限,经过长时间高压振动后会导致很多碗型塞部分出现漏油、漏气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传统厌氧胶粘接强度低、密封效果差和在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时造成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粘接强度、增强密封效果和降低使用成本的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厌氧胶。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厌氧胶,其特征是:按重量份组份包括
本发明由于上配比,经实验表明,其使用性能如下:粘度最大为13450mpa.s、最大径向填充间隙为0.25mm、初固时间为5~8分钟、全固时间为20小时、固化后剪切强度为19.7MPa以上、工作温度为-60~180℃、储存稳定性在82℃恒温烘箱中10小时不会产生凝胶。结合实验数据与传统厌氧胶相比不难得出本发明厌氧胶提高了粘接强度、增强了密封效果和降低了使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厌氧胶,按重量份组份包括
当然,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采用的配比实际值可以是上述配比值范围内的任一具体值。下面优选地给出四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一种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厌氧胶,按重量份组份包括
在该实施例中,经实验表明,其使用性能如下:粘度最大为9380mpa.s、最大径向填充间隙为0.25mm、初固时间为8分钟、全固时间为20小时、固化后剪切强度为19.9MPa以上、工作温度为-60~180℃、储存稳定性在82℃恒温烘箱中10小时不会产生凝胶。
实施例二,又一种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厌氧胶,按重量份组份包括
在该实施例中,经实验表明,其使用性能如下:粘度最大为13010mpa.s、最大径向填充间隙为0.25mm、初固时间为5分钟、全固时间为20小时、固化后剪切强度为21MPa以上、工作温度为-60~180℃、储存稳定性在82℃恒温烘箱中10小时不会产生凝胶。
实施例三,再一种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厌氧胶,按重量份组份包括
在该实施例中,经实验表明,其使用性能如下:粘度最大为12670mpa.s、最大径向填充间隙为0.25mm、初固时间为6分钟、全固时间为20小时、固化后剪切强度为20.5MPa以上、工作温度为-60~180℃、储存稳定性在82℃恒温烘箱中10小时不会产生凝胶。
实施例四,一种用于发动机碗型塞密封的厌氧胶,按重量份组份包括
在该实施例中,经实验表明,其使用性能如下:粘度最大为13450mpa.s、最大径向填充间隙为0.25mm、初固时间为6分钟、全固时间为20小时、固化后剪切强度为19.7MPa以上、工作温度为-60~180℃、储存稳定性在82℃恒温烘箱中10小时不会产生凝胶。
上述所有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齐聚物为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或者聚氨酯丙烯酸齐聚物。
上述所有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三缩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者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体。【几种混合体包含其中的两种混合体,混合比例无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聚瑞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聚瑞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88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阀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功率分流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