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移液管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7577.0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6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江玉;袁玥恒;袁艺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玉;袁玥恒;袁艺钊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移液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液管,尤其与移液管的准确移液的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移液管是一种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器。通常又把具有刻度的直形玻璃管称为吸量管,新型移液管和吸量管所移取的溶液体积通常可准确到0.01mL。
移液管操作分为洗涤(铬酸洗液、自来水、蒸馏水)-待吸液润洗-吸取溶液-调节液面-放出溶液-洗净晾干等几个步骤。其中调节液面的操作比较困难,目前,将溶液吸至刻度线以上时,通常需要用右手食指配合拇指按住管口,稍稍松开管口(可微微转动新型移液管或吸量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时,立即用该两手指压紧管口,停顿片刻移至容器中。现有的由右手食指配合拇指控制调整新型移液管口的刻度的操作过程中,受个体影响很大,在操作不熟练时手指的力度不易控制,且右手食指容易疲劳,经常会放出过量溶液,精确度大受影响,甚至导致移取溶液操作失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准确且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新型移液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移液管,包括:
吸量管,所述吸量管一端为吸入口;
第一吸管,所述第一吸管包括能够通断连接的上管和下管,所述下管连通所述吸量管,所述上管连通外界;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设置有抽吸口;
第二吸管,所述第二吸管与所述抽吸装置的所述抽吸口相连通;
阀门,所述阀门为三通阀,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上管、所述下管和所述第二吸管的汇合处,所述三通阀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三通阀在所述第一状态时仅连通所述上管和所述下管,所述三通阀在所述第二状态时仅连通所述下管和所述第二吸管。
进一步,所述三通阀还包括第三状态,所述三通阀在所述第三状态时仅连通所述上管和所述第二吸管。
进一步,所述抽吸装置为洗耳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通过调整三通阀,快速切换吸量管的状态,方便吸量管抽吸液体后简单快速地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得管内多余溶液的释放更加简单方便、准确性更高,降低操作过程中的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移液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新型移液管1由吸量管11、洗耳球12、三通阀13、第一吸管14和第二吸管15组成,其中第一吸管14又分为上管141和下管142。具体连接结构为:下管142连通吸量管11,上管141连通外界,三通阀13设置于上管141、下管142和第二吸管15的汇合处,第二吸管15连通洗耳球12的抽吸口。
本实施例中,三通阀13包括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其中,三通阀13在第一状态时仅连通上管141和下管142;三通阀13在第二状态时仅连通下管142和第二吸管15;三通阀13在第三状态时仅连通上管141和第二吸管15。
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如下所述:首先压出洗耳球12内空气,将吸量管11插入待吸液中,调整三通阀13至第二状态,放松洗耳球12,使溶液吸入吸量管11内,当液面上升至设定刻度线以上时,调整三通阀13至第三状态,此时洗耳球12恢复原状,吸量管11内液面静止,然后缓慢调整三通阀13至第一状态,使吸量管11内液面慢慢下降,当溶液凹液面与设定刻度线相切时,立即调整三通阀13至第二状态或第三状态,使吸量管11内溶液不再流出。然后将吸量管11移至容器(图中未示出)中,管尖紧贴内壁,调整三通阀13至第一状态,垂直地使溶液自由从吸量管11内沿容器壁流下,待溶液流尽后轻轻转动吸量管11并停留15秒左右。最后取出吸量管11,移取溶液操作完成。吸量管11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备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通过调整三通阀13,快速切换吸量管11的状态,方便吸量管11抽吸液体后简单快速地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得吸量管11内多余溶液的释放更加简单方便、准确性更高,降低操作过程中的人工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玉;袁玥恒;袁艺钊,未经江玉;袁玥恒;袁艺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75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