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沉香叶的木香韵烟用香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7199.6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4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加深;吕乔;畅晓渊;刘晓晖;尉朝;陈必春;陈长青;文祖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9/02 | 分类号: | C11B9/02;A24B15/3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沉香 木香 韵烟用 香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用香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沉香叶的新型木香韵烟用香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该木香韵烟用香料施加于卷烟中,可明显改善卷烟的感官质量。
背景技术
沉香是瑞香科植物受到自然或人为破坏后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分泌的油脂或受到真菌的感染所凝结的分泌物,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在中国,白木香树是生产国产沉香的唯一资源,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由于野生沉香结香周期长,加之人为过度砍伐和开采,目前野生沉香已濒临灭绝。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沉香需求,白木香树开始在国内广泛人工种植,白木香树在树干中结香,采香后树枝、树叶以及不含油脂的树干往往被废弃,造成目前白木香资源整体利用率低,难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经专利和文献检索,目前对白木香树不含油脂部位的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造纸和烟草薄片领域,而对白木香叶精油的提取、精制和应用研究鲜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研究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基于沉香叶的木香韵烟用香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酶法、热回流提取和超临界萃取联用工艺从白木香叶中提取挥发油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使用膜分离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段分离,将分段分离后的组分进行重组,添加于卷烟中,可明显改善卷烟的感官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沉香叶的木香韵烟用香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白木香叶→粉碎过筛→酶处理→热回流提取→固液分离→减压浓缩→超临界CO2萃取→回收夹带溶剂→膜分离分段切块→调配→木香韵烟用香料。
所述粉碎过筛步骤中,粉碎后的白木香叶过40~60目筛网。
所述酶处理步骤中,溶剂为蒸馏水,溶剂添加量为白木香叶粉质量的4~6倍,酶为复合酶,即β-葡聚糖酶350万U/mL、纤维素酶15万U/mL、半纤维素酶150万U/mL、果胶酶1万U/mL,四种酶体积比为1~2:2~4:1~2:1~2,酶的添加量为相对于白木香叶粉重量的0.3%~0.7%,酶处理温度为40~60 ℃水浴恒温,酶处理时间为1~3 h。
所述热回流提取步骤中,补加溶剂为蒸馏水、90%~100%乙醇(V/V)中的任意一种,补加后溶剂总量为白木香叶粉质量的8~10倍,热回流温度为70~90 ℃,热回流时间为0.5~1.5h,提取次数为1~3次。
所述减压浓缩步骤中,浓缩至浸膏状态。
所述超临界CO2萃取步骤中,夹带剂为90%~100%乙醇(V/V),夹带剂重量为白木香叶原料量的0.3~0.7倍;萃取压力22~28 MPa,萃取温度45~50℃,萃取时间2~3 h,CO2流体流量17-30 g /min;分离釜Ⅰ的压力8~12 MPa,分离釜Ⅱ的压力4~6 MPa,分离釜Ⅰ温度50~55 ℃,分离釜Ⅱ温度35~40 ℃。
所述回收夹带溶剂步骤中,使用减压蒸馏方式,浓缩至无醇味。
所述膜分离分段切块步骤,挥发油依次使用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过滤。微滤膜孔径0.1~0.3μm,操作压力0.1~0.5 MPa,微滤膜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萃取液中的固形物杂质、大分子胶体等杂质;超滤膜压力差0.1~0.5 MPa,截留分子量1000~3000道尔顿,超滤膜的作用主要是截留高分子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纳滤膜压力差0.5~0.9 MPa,截留分子量250~300道尔顿,纳滤膜的主要作用是截留多肽、长链烷烃、长链脂肪酸等物质而使小分子致香成分通过。
所述调配步骤,将膜分离分段切块步骤中未透过超滤膜的组分记为组分1,透过超滤膜但未透过纳滤膜的组分记为组分2,透过纳滤膜的组分记为组分3,将这三种组分与愈创木酚、檀香醇、柏木醇、岩兰草油、乙醇、丙二醇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调配,各组分所占比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7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