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力转盘式能量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6712.X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9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志远 |
主分类号: | F03G3/02 | 分类号: | F03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77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转盘 能量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重力机械的能源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将物体的重力势能利用起来已成为新能源开发的一种趋势,现已出现各种将物体重力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但其转化率较低,装置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重力机械能源转化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重力转盘式能量收集装置,其具有结构精巧,利用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力转盘式能量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转盘,转盘的中心转轴上连接输出装置,所述转盘上对称安装有多个导杆,所述导杆分别带有沿其中心轴设置的轨道,所述轨道中滑动装置有施重块,所述施重块借助压缩管与装置于转盘中心的气囊连接;
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的导轨,导轨与所述施重块滑动连接,导轨位于所述转盘的一半侧部,导轨与转盘中心的距离由导轨中部向其两端逐渐变大;
所述施重块的两侧借助第一滑轮与导杆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导杆两对称侧面设置有贯通的导槽,所述施重块的外端部借助横杆转动连接第二滑轮,所述导轨贯穿所述导槽并与所述第二滑轮滚动连接;
所述施重块的侧面带有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导向滑轮,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贯通所述导杆的侧面,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施重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轨由bc段、cd段、de段、ef段及fa段构成,bc段及fa段处于转盘的左侧,cd段、de段及ef段处于转盘的右侧;
所述bc段为导入曲线段,其外切线与转盘的竖直中心线带有α夹角,所述α夹角由b点向c点呈0°-45°变化;所述cd段为压缩曲线段,其与bc段相切过渡设置,cd段与导杆的交点处的切线与导杆的轴线成β夹角设置,所述β夹角为45°;所述de段为过渡弧线段,其中心与转盘的中心重合;所述ef段为拉伸直线段,其与de段相切过渡;所述fa段为导出段,其上端与转盘的边缘相切过渡;
所述fa段的a点与转盘的外边缘相切设置;
所述导杆的端部侧面固接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与导杆侧面固接的支架,支架中借助压簧及限位块装置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装置第二导向滑轮,第二导向滑轮与所述转盘下部的辅助导轨滚动配合;所述伸缩杆的下端贯穿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的中部借助铰轴架与导杆固接,转动杆上端与所述施重块配合并通过伸缩杆限制于施重块于导杆中滑动;所述施重块的第二滑轮于所述导轨上导向滚动,所述导轨于所述转盘上带有上下对称结构,所述转盘上端有拉伸和限位导轨,控制施重块在两导轨中移动;
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带有L型结构的摇臂式限位杆,摇臂式限位杆的端部与所述施重块配合,其侧面借助拉簧与支架复位连接;
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带有弧形板,所述伸缩杆贯通所述弧形板,伸缩杆的下端带有限位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结构精巧、节凑,利用转盘、气囊施重块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借助导轨的导向作用与气囊的气压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施重块上升损耗的能量,减少能量损失,提高了利用率;本发明还利用导轨拉伸结构和限位结构替换气囊,同样对施重块的重力势能得以充分利用,减少其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导杆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导杆与导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杆与导轨的另一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导轨分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施重块位于转盘上部时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施重块位于转盘下部时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限位结构中的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盘;11、转轴;2、导杆;21、轨道;22、导槽;23、滑槽;3、导轨;30、bc段;31、cd段;32、de段;33、ef段;34、fa段;35、α夹角;36、β夹角;4、施重块;41、第一导向滑轮;5、气囊;6、压缩管;7、第一滑轮;8、横杆;9、第二滑轮;10、限位结构;101、支架;102、拉簧103、转动杆1031、摇臂式限位杆;1032、弧形板104、铰轴架105、伸缩杆106、第二导向滑轮;107、压簧108、限位块12、辅助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志远,未经邓志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67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制袋送膜机构
- 下一篇:掺杂二氧化钒粉体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