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5218.1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1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园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景 园林 灌溉 水循环 结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
背景技术
水景,水上或海上的景色,现多指人文水景观,即喷泉。喷泉水景在我国园林建造中应用广泛,随着国外技术的涌进,已经使得喷泉技术由原有的单纯利用地势之高差或自然之水压,而形成镜池、溪流、涌泉、壁流、瀑布等单一景观形式转变成声、光、景三者相互协调和同步变化的各种音乐喷泉、程控喷泉、激光喷泉,已经层出不穷,变化多端。
灌溉系统,随着人工费的上涨,好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注意到自动灌溉系统发展的必要性,其中喷灌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之一,多用于城市综合性公园的灌溉。喷灌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或园林中,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或林地,达到灌溉的目的。般来说,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上述这两种系统目前在城市园林系统中应用较多,但是往往都是各自自成一个系统,一个综合性公园往往需要建两个集水池,分别供水景系统和灌溉系统使用,造成人、材、机的浪费,另外灌溉系统中用的水全部渗进地下,耗水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结构简单合理,水景系统和灌溉系统共用一个集水井,建造方便,且灌溉水渗流到地下的还可以通过地下渗滤系统汇集到集水井中,最终回流至景观水池中,实现水循环,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包括:
景观水池和与所述景观水池相连通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深度小于景观水池的深度;
园林灌溉系统,与景观水池相连通,并从景观水池中抽水进行园林灌溉;
园林地下渗滤系统,收集园林灌溉渗进土壤中的水,回流至集水井中。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地下渗滤系统包括多个条形通体暗沟和连通各个条形通体暗沟的连通暗沟,所述连通暗沟的末端与集水井相连通;
所述条形通体暗沟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原状土壤层、中砂填充层和碎石填充层;
所述连通暗沟位于条形通体暗沟的底部,采用碎石填充形成,且将多个条形通体暗沟的碎石填充层连通起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条形通体暗沟的深度为120cm,宽度为20~30c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原状土壤层的厚度为30cm,所述中砂填充层的厚度为65cm,所述碎石填充层的厚度为25c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砂填充层中中砂的粒径为0.35~1mm,所述碎石填充层中碎石的粒径为1~1.5c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集水井和景观水池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中设置有滤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灌溉系统与水景系统相结合,共用一个集水井,节约土地和建材;
2、下渗的水,可以通过地下渗滤系统回流至集水井中,经过过滤再进入到景观水池中,从而达到水循环的目的;
3、采用这种系统,达到水肥一体化,还有助于不良土质的土壤改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集水井,2、条形通体暗沟,21、原状土壤层,22、中砂填充层,23、碎石填充层,3、连通暗沟,4、景观水池,5、滤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包括:
景观水池4和与所述景观水池4相连通的集水井1,所述集水井1的深度小于景观水池4的深度,使得集水井1中的水可以自然的回流到景观水池4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园林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园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5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网络非接触式旋转接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海参肽颗粒冲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