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SO3催化分解的铈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5020.3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8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威;周俊虎;岑可法;王智化;刘建忠;周志军;黄镇宇;杨卫娟;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3 | 分类号: | B01J23/83;C01B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2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so sub 催化 分解 复合 氧化物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催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SO3催化分解的铈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载体,具有来源丰富、质量轻、热值高、绿色环保、利用形式和储存方式多样等特点,不仅能满足现阶段的低碳发展需求,也能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氢气的大规模高效低成本制取是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矿物燃料制氢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方法,技术相对成熟,该法依赖化石燃料且排放二氧化碳,后续发展受到限制。生物质制氢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其能量密度低和资源分散等不足仍需要克服。水作为地球上氢含量最丰富的化合物,通过电解、光解、热解、热化学循环等方法可以制得氢气。电解水制氢能量效率高达70%以上,但结合火电厂发电效率得到能源利用效率低至24-32%,不过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结合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光解水制氢是太阳能光化学转化与储存的最佳途径之一,意义重大,光能转换效率低和成本问题仍需深入研究。直接高温热解水制氢存在材料适应难、氢氧分离困难等缺陷,目前不太可行。而热化学方法相比直接热解水极大地降低了反应温度,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零碳排放的优势,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潜力。
目前研究发现已有的115种热化学循环中,热化学硫碘循环(IS或SI)被公认为最理想的制氢方式之一。它是美国通用原子公司(GA)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近年在美国、日韩和欧洲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当前国际上本领域研究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各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竞相开展相关研究。
SI循环由3个热化学反应组成:
SO2+I2+2H2O→H2SO4+2HI(20-120℃) (1)
2HI→H2+I2(300-500℃) (2)
H2SO4→SO2+1/2O2+H2O(700-900℃) (3)
硫碘循环三步反应中,硫酸分解需要的温度最高,系统中硫酸分解部分的能耗也最高。硫酸分解分两步进行,H2SO4先分解成SO3和H2O,SO3再分解成SO2和H2O。
H2SO4(g)→H2O(g)+SO3(g) (4)
SO3(g)→SO2(g)+12O2(g) (5)
反应(4)较易进行,500℃时,硫酸基本分解完毕。反应(5)直接热分解效率很低,即使催化剂作用下,温度也要超过800℃才能达到较高的SO3分解率。SO3分解所处的高温和腐蚀性气氛H2SO4/SO3/H2O/SO2/O2也对催化剂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根据催化剂结构和元素组成,可主要分为贵金属、过渡态金属氧化物及复合金属氧化物。
考虑到催化剂的成本,贵金属催化剂难以大规模应用。与单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相比,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年,就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经济性等因素来看,复合金属催化剂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复合金属氧化物稳定性,抗烧结能力,抗低温硫化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结合稀土元素Ce和Cu元素的,高效、稳定及廉价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用于SO3催化分解的铈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铈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通式为:CexCu1-xO1+x,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0.2~0.8,铈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氧化铜和氧化铈。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铈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通式中的x的值取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50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