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废料制取生物炭、生物油、可燃气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52591.1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4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中平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62;C10J3/84;C10B53/02;C10B49/00;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33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废料 制取 生物 燃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废料制取生物炭、生物油、可燃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气化炉在使用时,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必须使用干木料做原料,如用户没有干木料则不能使用;二是没有把产生的可燃气中的生物油分离出来,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气孔堵塞现象;三是不能连续工作,气化炉内的原料用完后,必须熄火,清除炉灰,再重新加料、点火,才开始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气化炉在使用时,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废料制取生物炭、生物油、可燃气的装置,使用该装置,不仅所有的干、湿植物废料均用作原料,能连续工作,气孔不会出现堵塞现象;而且能生产出生物炭、生物油,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
筒体由支脚支撑,筒体的顶板上开有水室气孔,筒体的上部有加料筒,加料筒的上面是加料筒盖。筒体内有进气罩、内圆筒、中圆筒;进气罩上有气孔,气孔遍布在进气罩的圆筒壁和顶板上。热解室是内圆筒围成的内腔,气室是内圆筒与中圆筒围成的腔,水室是筒体与中圆筒围成的腔。进气管穿过筒体的底板与进气罩连通;调气管、出炭管穿过筒体、水室、中圆筒、气室、内圆筒与热解室连通;出油管、抽气管穿过筒体、水室、中圆筒与气室连通;出水管、进水管穿过筒体与水室连通。
使用前,在调气管上安装直通阀门,用水管将出水管与热水池连通,在进水管上安装阀门后,用水管将进水管与水塔连通;在抽气管上安装抽气机后,用气管将抽气管与收气室连通;再用盖将出油管关闭。
使用时,先打开进水管上的阀门,待水室装满水后,关闭进水管上的阀门。接着,打开加料筒盖,把植物废料经加料筒装满热解室,再经出炭管点燃热解室内的植物废料。开动抽气管上的抽气机,关闭调气管上的直通阀门,用盖将出炭管关闭,再用加料筒盖将加料筒关闭。随后,打开进水管上的阀门。此时,在抽气机的作用下,空气经进气管、进气罩上的气孔进入热解室,热解室内的植物废料在燃烧中产生的可燃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炭和甲烷),从热解室的上部进入气室,再经抽气管、气管进入收气室。可燃气中所含的生物油在水室中的冷却水作用下,成为液体积聚在气室底部。每过一段时间,移开出油管上的盖,经出油管收集生物油后,再用盖将出油管关闭。
在工作过程中,如在热解室内有湿的植物废料,则适当打开调气管上的直通阀门,增加热解室内的空气,保证热解室内的植物废料正常燃烧。水室中的冷却水,吸收气室中可燃气的热量后,成为热水,经出水管、水管进入热水池;水室中产生的水蒸气经水室气孔溢出。
当热解室下部的植物废料转化成生物炭时,将全部调气管上的直通阀门打开,把一组钢筋经直通阀门、调气管插入至热解室内,接着移开出炭管上的盖,经出炭管收集热解室下部的生物炭。完毕后,用盖将出炭管关闭,抽出全部调气管上的钢筋,关闭调气管上的直通阀门。随后,移开加料筒上的加料筒盖,把植物废料经加料筒装满热解室,再用加料筒盖将加料筒关闭即可。
本发明的效果是:1、该装置能连续工作,不须熄火,清除炉灰,重新加料、点火,工作效率高。2、该装置对原料要求低,所有的干、湿植物废料均可用作原料,原料来源广。3、该装置把生产的可燃气中的生物油分离出来,管道、气孔不会出现堵塞现象。4、该装置对密封要求较低,采用吸气方式收集可燃气,密封效果差时,仅造成生产的可燃气中含有空气,而不会造成生产的可燃气泄漏污染环境。5、经济效益好,同时生产生物炭、生物油、可燃气。6、能提供生活用的热水。7、结构筒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植物废料制取生物炭、生物油、可燃气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2的B——B视图。
图中
1、筒体 2、加料筒 3、加料筒盖 4、出水管
5、调气管 6、出油管 7、支脚 8、进气管
9、出炭管 10、抽气管 11、进水管 12、热解室
13、进气罩 14、气孔 15、内圆筒 16、气室
17、中圆筒 18、水室 19、水室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中平,未经李中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