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琉璃苣的全覆膜的培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44664.2 | 申请日: | 2014-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5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陈学红;顾建勤;李鹏;侯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波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3/02;A01D9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5000 甘肃省酒***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琉璃 全覆膜 培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琉璃苣的培植技术,具体为一种琉璃苣的全覆膜的培植方法。
背景技术
琉璃苣又名紫花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后传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10年前进入日本,后传入台湾,我国近几年引入栽培,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研究表明,琉璃苣籽油富含γ-亚麻油酸,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医药、高级保健品、化妆品中使用的重要原料之一,甘肃河西走廊位于高寒干旱区域,降水量少、夏季冷凉,极适于该作物种植,成为国内琉璃苣重要的种植区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河西走廊的面积已达5万余亩,琉璃苣属于新型经济作物,目前在栽培模式及收获技术方面的研究极少,农户种植方式随意性大,技术不规范,产量不稳定,该作物野生性强,边开花、边结实、边脱落,田间落粒率高,由于收获前20天左右就停止了灌水,收获时期土壤干裂,细小的种子会大量跌入土壤缝隙,至少造成10%~15%的损失率,因此,发明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琉璃苣培植方法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给广大种植户提供一种轻简、亩产高、易于收获的琉璃苣全覆膜培植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解决方案是:一种琉璃苣全覆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琉璃苣地膜栽培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一、平地
对选择土地进行平整,最好用激光平地机,要求土壤疏松。
二、施肥
亩施农家肥5~6方,磷二铵20公斤。
三、再次平地
对土地进行耙、耱、平整,促使底肥均匀混入土壤,提高肥力,同时使土块变细碎、土壤更紧实,利于开沟、覆膜和播种。
四、划行
用划行工具划出栽培行和收获沟,栽培行宽100cm,收获沟宽25cm,深8~10cm。
五、铺膜
采用厚度0.08mm,宽度1.45m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行和收获沟,两卷膜一前一后同时开始覆盖,相邻两幅膜在沟内重叠覆盖,收获沟内铺膜两层,用土或者沙子压实沟内地膜,达到地表的全覆盖,在田间操作时穿软底布鞋。
六、播种
将琉璃苣种子用播种器按50×40cm株行距品字形播种,形成1膜3行,播后播孔处覆土或细沙。
七、田间管理
用施肥器进行穴施追肥,随后进行灌水,追肥通常用磷酸二铵,每次每亩15~20公斤,每次每亩用水量150~200m3,依据长势和降水量,全生育期灌水2~3次。另外在花期可叶面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可提高结实率,促使籽粒更饱满。
八、收获
植株成熟期,要用竹竿或木棒反复敲打植株,使种子落于膜面及收获沟内,然后收割茎秆,集中堆放于干燥处使未脱落种子后熟一段时间再收获,同时集中收获膜面及收获沟内的落粒种子,达到全粒收获。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传统的地膜覆盖方式要预留20~30cm地表裸露的工作行,通过将传统覆盖方式改为全覆盖方式,使覆盖率达100%,可进一步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证土壤湿度,提高土壤保墒力,减少灌水量,同时可最大程度地吸收白天阳光产生的热量。
2)相邻两膜在收获沟内重叠覆盖,既抑制了田间杂草的生长,保留了土壤养分,又可免除人工除草,减少劳动力投入,同时种子落入收获沟内,沟内地膜杜绝了种子落入土壤缝隙,提高了收获率,比现有收获技术更干净更快捷。
3)将收割的茎秆集中堆放于干燥处,使未脱落种子后熟一段时间再收获,能够最大程度的将琉璃苣种子收获完全。
4)通过将本发明中的琉璃苣培植方法与传统的培植方法在同等环境中进行对比培植,结果如下表:
表1:
由表1可知,在相同面积,相同株数,相同的成长环境中本发明所述的培植方法产量比传统的培植方法产量高出14.96%。
表2:
由表2可知,在相同面积,相同播种量,相同的成长环境中本发明所述的覆膜方法亩产量比其它传统方法亩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琉璃苣全覆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琉璃苣地膜栽培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一、平地
对选择土地进行平整,最好用激光平地机,要求土壤疏松。
二、施肥
亩施农家肥5~6方,磷二铵20公斤。
三、再次平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波,未经李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46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阳坡覆膜培育红芪种苗的方法
- 下一篇:管板换热地下降温粮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