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4133.3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5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超;韩亚东;张宝;沈超;李晖;明磊;欧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97 | 分类号: | H01M4/1397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许伯严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复合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焦磷酸钒锂-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开发高性能二次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趋势。在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中,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一直是其重要的考核指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性能,其比容量直接决定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发展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的正极材料是目前全球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成方法简单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合成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焦磷酸钒锂-磷酸钒锂比容量较高,循环性能、倍率性能良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锂源、钒源、磷源、氟源按照xLiVPO4F·yLiVP2O7·zLi3V2(PO4)3(0<x<1, 0<y<1,0<z<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2)将碳源按照碳元素与混合物中钒元素的摩尔比为(1-10:1)的比例,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机械活化4-12小时;然后烘干,得到无定形态的复合前躯体混合物;
(3)将步骤(2)所得无定形态的复合前躯体混合物置于管式烧结炉中,于非氧化气氛下500℃-600℃烧结0.5-8h,然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xLiVPO4F·yLiVP2O7·zLi3V2(PO4)3。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锂源为氢氧化锂、碳酸锂、乙酸锂、草酸锂、偏硼酸锂、硝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钒源为五氧化二钒、偏钒酸铵、钒酸铵、三氧化二钒、草酸氧钒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磷源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磷酸、焦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氟源为氟化钠、氟化锂、氟化铵、氟化钾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碳源为酒石酸、柠檬酸、草酸、乙二酸、己二酸、丙二酸、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非氧化气氛为氩气、氮气、氢气、氦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
与传统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和磷酸盐系正极材料(LiFePO4,LiMnPO4)相比,焦磷酸钒锂(LiVP2O7)正极材料通过两个PO43-相互耦合形成结构更加稳定的P2O74-而使其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磷酸钒锂(Li3V2(PO4)3)能够提供三维快速锂离子通道,有利于提高材料倍率性能,特别是在大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氟磷酸钒锂(LiVPO4F)相比焦磷酸钒锂、磷酸钒锂,具有较高的电子电导率,而且具较大的比容量(156mAh/g),因此能够提供较大的能量密度和较高的电子电导率。
本发明中,焦磷酸钒锂、磷酸钒锂、氟磷酸钒锂同属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具有相似的结构框架。为了满足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的要求,把三种具有不同优点的同系正极材料进行复合,形成新型复合正极材料xLiVPO4F·yLiVP2O7·zLi3V2(PO4)3,新型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另外,本发明所制得的氟磷酸钒锂-焦磷酸钒锂-磷酸钒锂材料具有较多的充放电平台,多平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有利于电池的荷电状态(SOC)的控制,能够降低动力电池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41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流管口渗液收集袋
- 下一篇:一种新型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