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9311.3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3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哲;胡选哲;冯梦娇;侯龙;顾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F25B39/02;F25B4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275 | 代理人: | 吴世华,林彦之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空气 源热泵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是采用制冷原理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来制造热水的“热量搬运”装置。通过让工质不断完成蒸发(吸取环境中的热量)→压缩→冷凝(放出热量)→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将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水中。该装置主要从空气获得热能,具有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又解决了太阳能热水器依靠阳光采热和安装不便的问题。此外,它也没有电热水器漏电的危险。
然而,目前使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具有环境适应性的问题,北方冬季环境温度偏低,导致室外蒸发器容易结霜。目前广泛应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多靠四通换向阀除霜技术,这种传统的方法无法彻底除去霜层并且故障率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多是利用热水器的除霜设备及控制方法进行除霜,如直流变频带热水器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相变蓄热器除霜,并联式互助除霜等。但这些方法也仅仅是针对热水器结霜后提出技术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结霜问题。
有鉴于此,需要提出一种可解决结霜源头问题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旨在提出了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防止结霜。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空气压缩机以及空气膨胀机。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盘管,一进气口以及一出气口,所述盘管内流通制冷剂,所述盘管外的壳体内部形成空气引入空间;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空气膨胀机相连,以使经所述空气压缩机输出的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输入所述空气引入空间内与所述制冷剂换热,并在放热后从所述出气口输出至所述空气膨胀机。
优选地,所述盘管外的壳体内部储有导热液体,所述导热液体包围所述盘管且其液位上方留有一空间;经所述空气压缩机输出的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输入所述空气引入空间内并通过所述导热液体与所述制冷剂换热。
优选地,所述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还包括一分流部件,其设于所述空气引入空间内与所述进气口相接,或为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空气压缩机并伸入所述空气引入空间内的管件,所述分流部件位于所述空气引入空间内的部分具有多个导气孔以使所述空气压缩机输出的空气进入所述空气引入空间时分流。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设有一排水阀。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上部设有一安全阀。
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机为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膨胀机为离心式空气膨胀机。
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空气膨胀机为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外壳的下部,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外壳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的外壳的外壁上包覆有保温材料。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依次设置一贮液罐和一干燥过滤器。
本发明所提出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通过向室外热交换器内输入高温高压空气与制冷剂进行换热,避免了室外低温空气与热交换器内的盘管直接接触,因此在北方气温偏低的时候,该装置同样能够有效地对盘管除霜甚至防止结霜。此外,本发明省去了四通阀,能够避免由于四通阀故障引起热效率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说明书中及在权利要求书中,应理解当一元件被称为“连接”到另一元件或与另一元件“相连”时,其可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可存在介入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93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下一篇:数据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