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曲面板管类零件检测的柔性梳状导波换能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38908.6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0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圆;戴维;徐春广;肖定国;郝娟;付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6B1/06 | 分类号: | B06B1/06;G01N29/04;G01N29/34;G01N29/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曲面 板管类 零件 检测 柔性 导波 换能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激励和接收导波的柔性梳状换能器,特别适用于任意复杂曲面板、管类零件的无损检测和嵌入式原位无损检测。
二、背景技术
曲面板管类零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航空、航天、能源领域旋转机械中采用大量具有复杂曲面板类形状的叶片、涡流盘等关键零构件,其材料要求特殊,机加工、热处理工艺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周期性载荷高,受力情况复杂,腐蚀性冲击多,工作时间长,在生产、工作过程中极易形成各种类型的缺陷。由于其通常在机器运转中承担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该类复杂关键零构件的生产制造和在役过程中,需对其表面缺陷进行严格无损检测与监测,对保障各工业领域关键装置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在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中大量采用各种管线,承担着各种液体的运载功能,由于高压、腐蚀工作环境,及现有管线在役时间长等因素,近年来时常会出现由于缺陷引发的管线爆裂事故发生,急需对其进行快速、定期原位无损检测。
复杂曲面板类零件由于表面曲率不等,表面形貌复杂,采用传统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很难实现其快速检测,且检测成本大大增加。如对叶片、机翼类三维曲面零件进行检测时,若采用采用传统超声C扫描进行检测,需采用5轴联动装置进行扫查,方能完成扫查检测,费时费力、检测效率极低、成本高,且表面盲区大、无法全面检测出表面微裂纹。若采用目前常用斜楔式导波换能器,由于其斜楔为刚性其尺寸较大,无法与曲表面进行贴合,无法保证激励导波所需的入射角,耦合效果差,检测信号能量转换率和检测灵敏度极差。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够适用于复杂曲面表面裂纹缺陷检测的导波换能器,这种换能器应能贴合复杂曲表面,且具有安装简单、体积小等特点,能够满足曲面构件表面的快速或嵌入式原位无损检测需求。各种管线安装时一般采用架空、埋地形式,或铺设在狭小密闭空间内,不利于检测人员进行操作,也急需一种适用于原位或嵌入式快速无损检测手段。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篇公开号为CN103157594A的专利:“一种柔性超声相控阵阵列换能器及制作方法”,目前该专利处于实效审查状态,该专利描述了一种柔性超声相控阵阵列换能器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换能器包括柔性压电陶瓷复合材料晶片、阻尼背材、匹配层、柔性线路板、同轴电缆线和探头接口;所述匹配层、柔性压电陶瓷复合材料晶片和阻尼背材依次粘接在一起形成声学叠层;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柔性压电陶瓷复合材料晶片连接,并从柔性线路板引出多芯同轴电缆线到所述探头接口。公开号为CN101152646A的专利:“柔性超声换能器阵列及其应用装置”,目前该专利已授权,该专利描述了一种柔性超声换能器阵列,该超声换能器的超声换能器单元、超声发射器/超声发射接收器、超声耦合介质、微处理器、及柔性层介质,该超声换能器单元以阵列形式安置于该柔性层介质中或表面而构成柔性超声换能器阵列,柔性超声换能器阵列能够贴合各种具有不同表面形状的身体部位,从而能够获得现有技术无法达到的超声治疗/超声成像效果。上述两种柔性阵列换能器均是通过对阵列中的不同压电振子单元施加具有一定延时的脉冲激励,在被测试样内部沿柔性层法向方向激励具有电子聚焦扫描特点的纵向体波,而不能在板管类零件中激励沿板延展方向或管轴线方向传播的导波。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别适用于曲面板、管类零件整体壁厚范围内缺陷检测的柔性梳状导波换能器,具有能够贴合曲表面、厚度小的特点,可以实现曲面板、管类零件壁厚范围内缺陷的快速或嵌入式原位无损 检测。
该导波换能器至少包括2个以上多个条形压电振子,一般为4到8个条形压电振子,多个条形压电振子沿宽度方向排列形成梳状阵列结构。各压电振子之间的中心间距w为被测试样相应导波模式的相速度波长,即期望在被测试样中激励的某种模式的导波相速度与换能器中心频率之比,该导波相速度受换能器频率与被测板或管厚度乘积和期望激励的导波模式控制,可以从导波频散曲线中获得。通过对换能器的所有压电振子同时施加电激励,如周期脉冲激励或正弦串激励,在被测曲面板或管壁内激励出沿柔性层内阵列排布方向传播的导波。
如图2所示,该导波换能器包括多个条形压电振子(1)、正负电极(2)、吸声填充物(3)、背衬吸声层(4)、匹配层(5)、保护膜(6)、电路板(7)、、外套(8)、电缆固定外壳(9)、同轴电缆(10)、接头(11),其中多个压电振子规则排列形成阵列,如图1所示。压电振子采用柔性压电陶瓷复合材料,吸声填充物、背衬吸声层、匹配层、保护膜和电路板均采用柔性材料,以保证换能器能够适应曲表面,与之完全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8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