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挖钻机配气和排渣钻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35264.5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8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康文波;邓婷;王东华;吴帮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16 | 分类号: | E21B21/16;E21B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机 钻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挖钻机配气和排渣钻杆系统,属于钻杆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不断了解到旋挖钻机的优越性,使得旋挖钻机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而成熟的应用,但旋挖钻机所采用的常规钻在坚硬地层施工时,其施工确遇到较大的困难,比如施工底面打滑不进尺,施工产生的碎石屑不能及时排出造成重复破碎等。为了使旋挖钻机具有坚硬地层施工的能力,提出了用大直径组合式潜孔锤与旋挖钻机组合技术进行硬岩钻进,可在硬岩地层获得较高的钻进效率,但是大直径组合式潜孔锤与旋挖钻机伸缩钻杆连接困难,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轻松将大直径组合式潜孔锤与旋挖钻机进行连接配套应用,实现具有坚硬地层施工能力的旋挖钻机配气和排渣钻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挖钻机配气和排渣钻杆系统,由上法兰、平键、外管、下法兰、中心管接头、气管端面过渡接头、过渡连接套、接头卡板、外管连接头、中心管、气管Ⅰ、气管Ⅱ、气管直通接头、法兰连接螺钉组成,外管连接头焊接在外管的两端,平键均布焊接在外管的外表面,与外管连接头和外管连接成一体,并通过法兰连接螺钉分别与上法兰和下法兰进行连接,中心管与中心管接头和上发兰焊接成一体,同时与下法兰进行连接,气管端面过渡接头通过过渡连接套和接头卡板与上法兰进行连接,同时通过气管直通接头、气管Ⅰ、气管Ⅱ与下法兰上的气道进行连接。
所述平键有三根。
所述中心管与下法兰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旋挖钻机配气和排渣钻杆系统,该钻杆安装在潜孔锤与气水龙头之间,同时与旋挖钻机动力头进行连接,可以实现潜孔锤与旋挖钻机配套进行反循环施工过程中的连接,集配气与排渣功能于一体,其配气通道与排渣通道分开设计,可实现连续作业,同时可将旋挖钻机动力头输出的扭矩传递给潜孔锤,具有在坚硬地层施工的能力,能够快速地及时地排出碎石屑,确保施工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中:上法兰1、平键2、外管3、下法兰4、中心管接头5、气管端面过渡接头6、过渡连接套7、接头卡板8、外管连接头9、中心管10、气管Ⅰ11、气管Ⅱ12、气管直通接头13、法兰连接螺钉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内容。
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一种旋挖钻机配气和排渣钻杆系统,由上法兰1、平键2、外管3、下法兰4、中心管接头5、气管端面过渡接头6、过渡连接套7、接头卡板8、外管连接头9、中心管10、气管Ⅰ11、气管Ⅱ12、气管直通接头13、法兰连接螺钉14组成,外管连接头9焊接在外管3的两端,平键2均布焊接在外管3的外表面,与外管连接头9和外管3连接成一体,并通过法兰连接螺钉14分别与上法兰1和下法兰4进行连接,中心管10与中心管接头5和上发兰1焊接成一体,同时与下法兰4进行连接,气管端面过渡接头6通过过渡连接套7和接头卡板8与上法兰1进行连接,同时通过气管直通接头13、气管Ⅰ11、气管Ⅱ12与下法兰4上的气道进行连接。
所述平键2有三根。
所述中心管10与下法兰4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该钻杆在使用过程中,上法兰1的端面与气动反循环贯通式潜孔锤连接,其中气管Ⅰ11与气管Ⅱ12分别与潜孔锤的进气口和排气口相连接,中心管10与潜孔锤的排渣孔连接,用于潜孔锤工作过程中的进气、排气和排渣。下法兰4的端面与三通道水龙头连接,其中气管Ⅰ11和气管Ⅱ12分别与水龙头的进气孔和排气口连接,中心管10与水龙头的中心排渣通道连接,用于工作过程中的进气、排气和排渣。其中钻杆外管和三根键与钻机的动力头相连接,用于潜孔锤施工过程中传递钻机的扭矩和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52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力压、冲、抽一体化封孔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形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