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容量变压器多点接地的监测、控制和消除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34847.6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7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俞华;王天正;高鹏;杨冬冬;陈昱同;梁基重;芦竹茂;王志鹏;李艳鹏;刘永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H7/04 | 分类号: | H02H7/04;H02H3/04;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变压器 多点 接地 监测 控制 消除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大容量变压器多点接地的监测、控制和消除装置,所述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油箱、铁芯、位于铁芯两侧的夹件,所述夹件和铁芯均连接有接地引出线,所述接地引出线从变压器油箱顶部引出,穿过引出线套管,从变压器油箱外侧延伸至地面的接地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互感器监测、控制和消除装置包括:二个接地引出线支撑绝缘子,均含有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的二组电流互感器,均由并联的限流阻抗单元、多点接地消除单元和二只反向并联的晶闸管组成的二组电气单元,AD转换接口电路,以及单片机;
在变压器油箱的箱体外侧固定设置有夹件的接地引出线支撑绝缘子,所述夹件的接地引出线支撑绝缘子下悬挂有夹件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夹件的接地引出线穿过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然后通过并联的限流阻抗单元、多点接地消除单元和二只反向并联的晶闸管,然后到达接地端;
在变压器油箱的箱体外侧固定设置有铁芯的接地引出线支撑绝缘子,所述铁芯的接地引出线支撑绝缘子下悬挂有铁芯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夹件的接地引出线穿过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然后通过并联的限流阻抗单元、多点接地消除单元和二只反向并联的晶闸管,然后到达接地端;
所述的二个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AD转换接口电路的输入端,所述AD转换接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和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阻抗单元包括绕组和绝缘筒,所述绕组缠绕在绝缘筒上,绕组上连接有5个分接,每个分接上均设置有由两只反向并联晶闸管组成的开关组,所述绕组的总电阻为1000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控制和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连接有5个分接,分别为一分接、二分接、三分接、四分接和五分接,每个分接之间的匝数不相同,分接的匝数比为10:40:100:400:1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和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点接地消除单元由变压器、两个反向并联的晶闸管及脉冲电容组成,所述变压器与晶闸管并联支路串联,脉冲电容与变压器和晶闸管的支路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控制和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为220V,高压侧电压为1000V。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双互感器监测、控制和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显示单元、多点接地故障电流记录单元、多点接地报警器和后台监视电脑。
7.一种大容量变压器多点接地的监测、控制和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二个电流互感器分别监控铁芯引出线的接地电流(Ir+Ig)和干扰电流Ig,计算两个电流互感器数据的差值Ir,当Ir>0.1A,则向铁芯引出线接入阻值为10-1000Ω的电阻,同时接入容量为2μF的脉冲电容,对铁芯引出线放电。
同样地,用二个电流互感器分别监控夹件引出线的接地电流(Ir+Ig)和干扰电流Ig,计算两个电流互感器数据的差值Ir,当Ir>0.1A,则向夹件引出线接入阻值为10-1000Ω的电阻,同时接入容量为2μF的脉冲电容,对夹件引出线放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测、控制和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开关组分级控制向铁芯和/或夹件引出线接入的电阻,若接入电阻阻值10Ω时Ir≤0.1A,则保持接入一分接电阻;若Ir仍>0.1A,则接入阻值40Ω的二分接电阻,同时断开1分接,此时若Ir≤0.1A,则保持接入40Ω的二分接电阻;若Ir仍>0.1A,则接入阻值100Ω的三分接电阻,同时断开二分接电阻,此时若Ir≤0.1A,则保持三分接接入的电阻;若Ir仍>0.1A,则接入阻值400Ω的四分接电阻,同时断开三分接,此时如果Ir≤0.1A,则保持四分接接入的电阻;若Ir仍>0.1A,则接入阻值1000Ω的五分接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48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直流线路自适应低电压保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