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冲宽度调变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误动作防止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31101.X | 申请日: | 2014-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7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江伯崧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7/08 | 分类号: | H03K7/08;H03K19/00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铱 |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宽度 系统 控制 方法 及其 误动作 防止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宽度调变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误动作防止电路,脉冲宽度调变系统包含微处理器、缓冲电路及误动作防止电路,误动作防止电路系电源连接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及缓冲电路的启动端之间,且缓冲电路具有输出控制端,控制方法包含步骤:(a)依序提供第一及第二工作电压至微处理器;(b)微处理器接收第二工作电压且第二工作电压由零上升至所需电压准位的过程中,对应第二工作电压的建立于第一输出端建立输出电压;(c)误动作防止电路将输出电压置换为致能准位电压输出至启动端;以及(d)根据启动端的致能准位电压而使输出控制端为高阻抗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脉冲宽度调变系统控制方法,尤指一种可于微处理器建立本身内部各模块所需的电压阶段防止后级电路异常的脉冲宽度调变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误动作防止电路。
背景技术
脉冲宽度调变(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系统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例如马达,以架构于控制电子装置的运作。传统脉冲宽度调变系统于控制后级电路作动时,须先在微处理器建立微处理器内的各模块所需的电压阶段时对其内部对应的模块分别建立对应的工作电压,而建立过程中须使脉冲宽度调变系统输出端皆保持致能准位电压(高准位电压),以保护后级电路不会有误作动情形发生,当各模块的所接收的电压已建立完成时,脉冲宽度调变系统才可输出禁能准位电压(低准位电压)而驱动后级电路开始作动。
参见图1,其为传统脉冲宽度调变系统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脉冲宽度调变系统1包含微处理器11及缓冲电路12,其中微处理器11包括多个输入端111、多个输出端112、第一模块113及第二模块114。微处理器11的多个输入端111分别接收不同的工作电压,例如第一工作电压V1及第二工作电压V2,以分别供微处理器11内部的第一模块113及第二模块114使用,其中第一工作电压V1供第一模块113例如模拟/数字转换模块使用,第二工作电压V2供第二模块114例如输入/输出状态模块使用,且多个输出端112于第二模块114接收第二工作电压V2时对应地输出电压△V。缓冲电路12具有输入端121、启动端122、输出控制端123及电源端124,其中输入端121与启动端122与微处理器11的对应输出端112电源连接,且接收微处理器11的输出端112所输出的输出电压△V,电源端124接收第一工作电压V1,使缓冲电路12可通过第一工作电压V1而运作。缓冲电路12系判断输入端121及启动端122所接收的电压的电压准位是否等于或小于缓冲电路12所设定的一电压判断值而判断输入端121及启动端122所接收的电压的电压准位的大小,以对应控制输出控制端123的输出状态,例如为高准位电压、低准位电压或高阻抗输出等。
参见图1并配合图2A、图2B、图2C和图2D,其中图2A、图2B、图2C和图2D为传统脉冲宽度调变系统的内部各电压的时序图。于传统脉冲宽度调变系统1开始运作时,微处理器11的第一模块113及第二模块114的作动实际上具有时序要求,即第一模块113及第二模块114依序运作,因此微处理器11的多个输入端111会依序接收第一工作电压V1及第二工作电压V2,其中第一工作电压V1及第二工作电压V2在提供给微处理器11时,系分别由0V上升至所需电压准位,当第一工作电压V1及第二工作电压V2分别达到所需电压准位而完成电压的建立时,微处理器11内部的第一模块113及第二模块114才可分别正常运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1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感应开关
- 下一篇:一种基于IFX‑LMS自适应算法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