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采暖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7539.0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3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渊;李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渊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暖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修装饰材料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涉及室内采暖及储能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对工作与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空调能耗随之大幅度增高,造成能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增加、电网负荷峰谷过大、峰负荷时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等建筑能耗增加的问题,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已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在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的此重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当前建筑和建筑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变储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也是常用于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在太阳能的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有助于提高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近年来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方向。
现有技术中,用于地板采暖的相变储能技术很少,通常,把相变储能材料装入金属管等容器里封装,再置人混凝土构件中,或者把相变材料做成板状模块,直接铺设在地暖管下面,以提高建筑物结构的热容,实现储能目的。
现有的这种技术,存在施工复杂、成本高、铺装高度受限的诸多缺陷,不利于储能地暖向集约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的大环境下,低碳、节能环保、储能等技术是国际上重点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铺装方便、热量传输效果好、储能量大的一种储能采暖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储能采暖模块,包括储能采暖模块本体,所述的储能采暖模块由长条状的型材、封堵、储能材料以及发热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材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结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结构,一型材本体上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相邻设置的另一型材本体上的第二连接结构能够相互扣合,且扣合时能合围成一个呈纵向延伸的发热体容置腔,所述的发热体设置在发热体容置腔内,所述的型材内部设置有若干贯通型材本体两端的通孔,所述的封堵设置在所述的通孔的两端且与所述的通孔适配,所述的通孔和所述的封堵形成密闭的隔离腔,所述的储能材料设置在所述的隔离腔内。通常,型材本体设置有若干通孔,一方面增加了型材的抗压强度,另一方面,由于通孔的增加,把储能材料分隔成各自独立的小区块,增加了储能材料的吸热和放热的速度,有效抑制了储能材料的相变分层现象。本技术中,充分利用了型材本体两侧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空间,巧妙地在该连接空间中设置了发热体容置腔并把发热体内置于其中,这不仅节约了铺设发热体所需的结构空间,而且简化来铺装方法,增加了发热体和型材之间的热传导性。
在上述的一种储能采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材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发热体。通常,凹槽设置在型材上表面的中间,且呈“U”字形。
在上述的一种储能采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为发热电缆或地暖管。通常,地暖管指直径在10mm至20mm之间的塑料水管。
在上述的一种储能采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所述的发热电缆,所述的发热体容置腔内设置有所述的地暖管。通常,这样的设计,使得地暖热源多样化了,白天可以利用免费的太阳能实现储能和采暖,晚上可以利用发热电缆供热,充分利用晚上谷电的优惠电价实现储能和采暖。
在上述的一种储能采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所述的地暖管,所述的加热件容置腔内设置有所述的发热电缆。通常,这样的设计,使得地暖热源多样化了,白天可以利用免费的太阳能实现储能和采暖,晚上可以利用发热电缆供热,充分利用晚上谷电的优惠电价实现储能和采暖;通常,把地暖管铺设在凹槽中,是基于铺设地暖管的便利考虑,同时,由于发热电缆的外径比较小,把发热电缆铺设在发热体容置腔内可以减薄储能采暖模块的厚度。
在上述的一种储能采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材为铝合金或塑料挤出型材,所述的型材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呈纵向延伸的凸条。通常,凸条与型材上表面所形成的角度大于或小于90度角,45度此较合适,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1,提高导热表面积;2,提高混凝土或其它建筑材料和型材表面的粘结强度,省却了在型材表面铺设铁丝网或型材表面的各种为了增加粘结强度的处理流程,节省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渊,未经李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7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持续超级空气净化系统
- 下一篇:用于钢结构建筑的钢结构防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