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臭少粘连坐便器的生产方法及一种塑料制坐便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1444.8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7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党路明;党坤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党路明 |
主分类号: | E03D11/02 | 分类号: | E03D11/02;E03D1/012;E03D9/052;E03D9/08;B29C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臭少 粘连 坐便器 生产 方法 一种 塑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无臭少粘连坐便器的生产方法及一种具有无臭少粘连性能的塑料制坐便器,属于卫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坐便器母体大多为陶瓷烧结制成。其制作方法是首先在吸湿模具中浇灌陶瓷泥浆制得坐便器母体湿坯,再经湿坯晾干、上釉烘干、高温烧结等工序获得成品坐便器母体。在成品坐便器母体上再安装水球、冲水系统和座垫等附件成为坐便器成品供人使用。
现有的陶瓷或其它材质的普通坐便器能够满足人们如厕及便后用水冲走排泄物这一最基本需求,因而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和重要里程碑。
但是和今天人们对于卫生条件的合理需求相比,现有的普通坐便器存在如下诸方面之不足:
第一是如厕时有臭气:现代城市人在密集的居住条件下生活,卫生间狭小且很多情况下甚至没有窗户。因此,如厕过程中排泄物散发的臭气只能蒸腾向上再漫散至整个卫生间空间,然后再通过卫生间上部安装的排气扇慢慢排风散去。这一过程如厕者不得不承受无奈之苦,也使卫生间整日总有一种怪怪的气味。
第二是要刷洗排泄物:由于水资源紧缺,如厕过程不能采用全程冲水,只能是如厕完毕再冲水。这导致在很多情况下排泄物会粘连在干涩的便坑壁面上,便后一次冲水无法冲洗干净。因此,只能是手持毛刷刷洗然后再第二次冲水,这同样使人很无奈而且还浪费了水资源。相信现代城市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更相信人人都不愿意再有这样的经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无臭无粘连坐便器的生产方法及一种具有无臭无粘连性能的塑料制坐便器。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无臭无粘连坐便器的生产方法的技术方案,能够把如厕过程中排泄物散发的臭气从便坑中直接排往下水道从而使如厕者免遭臭气熏绕、使卫生间空气清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如厕的卫生需求,同时还能够免掉用毛刷从便坑壁面刷掉排泄物这一无奈之劳作过程并节约用水。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无臭无粘连坐便器的生产方法生产的具有无臭无粘连性能的塑料制坐便器,在保证足够强度、刚度的条件下,其重量从陶瓷制品的五六十公斤下降为五公斤左右且不易破碎,从而使运输、安装成本大幅下降;机器制作使产品有良好的一致性而极少产生废品,与纯手工生产相比生产率大幅提升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按本发明技术方案生产的塑料制坐便器,除装设手动式冲水系统外,还能在坐便器母体上装设自动感应式便后冲水控制系统来实现便后自动冲水以及当人坐上坐便器母体后立即向便坑下部喷射少量水雾润湿便坑壁面以减少大便过程污物粘连便坑壁面,从而提高便后冲水去污效果。其中用于喷雾的水可直接来自进水管,靠自来水自身压力经安装在便坑后侧上部边缘下的一个或多个喷头实现雾化喷洒;用于喷雾的水还可取自坐便器水箱,再通过水泵加压后用喷头实现雾化喷洒。
按本发明技术方案生产的塑料制坐便器,还能在坐便器母体水箱盖处装设手动或自动感应式音乐播放系统、调频广播、噪声屏蔽系统等便利设施以便如厕时使用,噪声屏蔽系统用于屏蔽如厕时的私密声响。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附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塑料制坐便器母体沿着对称中心平面剖分的总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延伸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一些不太影响理解本发明实质内容的次要结构的投影关系没有画出。附图中各数字指代含义是:1.坐便器母体底座、2.坐便器母体上盖、3.坐便器母体底座(1)的上平面、4.周圈连续筋条、5.水箱、6.冲水通道、7.便坑、8.便坑出口、9.虹吸弯曲接管、10.延伸管、11.支撑分流筋板、12.冲水通道内圈、13.水箱底部空腔、14.管状空腔、15.水箱底板、16.排风扇、17.排风口、18.软管、19.冲水系统、20.连体水箱盖、21.大开口、22.冲水系统按钮安装孔、23.软质密封套圈、24.液位挡板、25.中心排污出口、26.周向排污出口、27.薄膜、28.水封液面、29.大圆盘、30.水雾喷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党路明,未经党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14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震能力屈服位移的抛物线确定方法
- 下一篇:纸涂料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