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发射检测含水煤岩内部结构损伤分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16031.0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5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姚强岭;李学华;赵彬;李冬伟;种照辉;鞠明和;周健;潘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14 | 分类号: | G01N2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声发 检测 含水 内部结构 损伤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水煤岩内部结构损伤分析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声发射检测含水煤岩内部结构损伤分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与煤岩的作用是目前工程岩石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在水体下、含水层下、承压含水层上或导水断层附近采掘时,为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渍入工作地点,需要留出一定宽度或高度的煤(岩)层不采动,作为防水煤(岩)柱。煤柱体强度和煤岩试块的强度是进行煤柱设计时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探究水作用下煤岩强度弱化规律可以为隔水煤柱稳定性研究提供基础参考。声发射能连续、实时地检测脆性物体内部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通过对煤岩AE信号的分析与研究,可推断煤岩内部的性态变化,反演煤岩的破坏机制。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中缺乏含水煤岩力学破坏的声发射特征的研究。因此研究含水煤岩体受载荷损伤的声发射特征,并探究声发射参数与煤岩体力学破坏机制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为井下隔水煤柱的稳定性提供基础数据及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本发明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含水煤岩体内部结构损伤的声发射检测方法,并对声发射信号数据提取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声发射检测含水煤岩内部结构损伤分析的方法,以揭示了含水煤岩受载荷损伤的声发射特征,可对井下隔水煤柱的稳定性提供数据基础,也可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声发射检测含水煤岩内部结构损伤分析的方法,具体由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制备不同含水率的煤样,并将煤样表面擦干。
步骤二、将声发射传感器贴在制备好的含水煤样上,并利用黄油做耦合剂,使接触良好。
步骤三、对含水煤样施加载荷,使声发射传感器分别接收不同含水率煤样因内部损伤产生的声发射信号。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接收的含水煤样的声发射信号进行特征参数提取,得到各信号的能量、振铃计数、持续时间、幅值等特征参数。
步骤五、选用步骤四中提取出的振铃计数和累计振铃计数对含水煤岩的损伤特性进行描述,归一化得损伤参量,绘制含水煤样损伤演化过程的“损伤参量-时间”曲线图,根据含水煤样损伤演化曲线定义分段曲线损伤模型。结合试验结果进行数值拟合得含水煤样损伤模型参数表及煤岩损伤本构方程。
本发明的意义在于通过利用声发射检测不同含水率的煤岩体因承受载荷内部损伤而产生的声发射特征参数,并对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声发射参数与含水煤岩体力学破坏机制的关系,并结合含水煤岩体其他地质、力学参数分析防水煤(岩)柱等承载含水煤岩体的失稳破坏机理。对井下隔水煤柱的稳定维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并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声发射检测含水煤岩内部结构损伤分析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声发射检测含水煤岩内部结构损伤分析的方法的试验系统示意图。
图3为含水煤样振铃计数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图4为含水煤样能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图5为含水煤样损伤演化过程的“损伤参量-时间”曲线图。
其中,1为含水煤样;2为煤样加载及控制系统;3为检测含水煤样内部损伤声发射信号时放置的声发射传感器;4为前置放大器;5为声发射信号处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声发射检测含水煤岩内部结构损伤分析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声发射检测含水煤岩内部结构损伤分析的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制备不同含水率的煤样,并将煤样表面擦干。
步骤二、将声发射传感器贴在图2所示的位置3处,并用黄油做耦合剂,使接触良好。
步骤三、将贴好声发射传感器的含水煤样安置在图2所示的加载及控制系统2上,并对含水煤样施加载荷,使声发射传感器接收煤样内部损伤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并将信号通过前置放大器4,输入声发射信号处理系统5内进行处理。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接收的含水煤样的声发射信号进行特征参数提取,得到各信号的特征参数。如图3-4,其中,图3为含水煤样振铃计数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图4为含水煤样能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60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装饰施工的尘屑收集装置
- 下一篇:通讯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