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揉温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5697.4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8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光侯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揉温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揉温灸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一线圈管对一传导元件加热,再间接地通过一接触元件将热能传递至使用者患部上的按揉温灸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渐趋丰裕,人们不再如过去仅图温饱,而开始重视生活品质与医疗健康,但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步调越来越快,相应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无法适当地放松身体与情绪,则很容易因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而造成身体上的病痛与不适。因此,许多人会借由按摩或推拿,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然而,由于按摩完全依靠手部的按揉力道,来刺激人体穴道并调节身体机能,故一般人自行按摩的效果并不明显。
另,在中医文化中,“针、灸、药、罐、推拿”合称五大疗法,其中“炙”代表艾灸疗法,其原理是利用热传递,将药草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经由体表导入穴位,借由热刺激作用,而减轻病痛并激发抗病的能力,故又称为“温灸疗法”。温灸疗法除了能有效舒缓人体的疲劳外,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由于温灸疗法无须如针灸疗法般,需以针为媒介刺激体内穴道,故一般民众的接受度较高,近年来亦逐渐普及于社会大众。
由于温灸疗法主要是通过热能,来刺激并激发人体的经络与穴位,故实际上并无需限定以“燃烧药草”的方式来生成热能,目前,市面上已出现了许多温灸装置,即能通过电热方式产生热能,并供使用者按揉患部,以通过热力的挥发,达成温灸、按摩与推拿的疗效。请参阅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技术温灸装置1,该温灸装置1包括一握持部11、一灯泡热源单元12及一蓄热部13,该握持部11为一中空管体,其内设有一灯座110;该灯泡热源单元12则装设于该灯座110上,该蓄热部13则罩设于该握持部11上对应于该灯泡热源单元12的一端,令该灯泡热源单元12在通电后,将能投射出光线至该蓄热部13上,连带地将热能传递至该蓄热部13,令使用者能应用该温灸装置1,对患部进行按揉与推拿。
然而,无论是前述的温灸装置1,抑或是市面上贩售的各类温灸装置,在实际使用上存在有诸多不便之处,造成使用者的使用意愿不高,兹分别说明如下:
(1)热传递效果不佳:请参阅图1所示,该温灸装置1是利用该灯泡热源单元12产生热能,而该灯泡热源单元12通电后,会分别产生光线与热能,意即,该灯泡热源单元12所接收到的电能,有一大部分被转换成光线,另一部分才被转换成热能,故该温灸装置1的转换效率过低。此外,由于该灯泡热源单元12与该蓄热部13间并未相互接触,故该灯泡热源单元12所产生的热能仅能通过辐射(通过光线)或对流(通过空气)的方式传递至该蓄热部13,在传递过程中,热能将会进一步地被损耗,由此可知,该温灸装置1的发热原理在转换效率与传递效果上皆有极大的改善空间。
(2)耗电量大:除了图1所述的温灸装置1外,市面上亦有利用电热丝或电热片进行发热的温灸装置,然而,电热丝或电热片的耗电功率极其惊人,在使用上过于耗电,故一般使用者的购买意愿并不高,而不易推广与销售。
(3)温度不均匀:由于温灸疗法需要按压患部一定时间,故“热能的均匀”与“温度的高低”将是影响温灸疗效的一大关键因素,以图1所示的温灸装置1为例,该蓄热部13由金属材质制成,故该灯泡热源单元12产生的热能将能迅速地被传递至患部,但如此一来,若该温灸装置1内的电力控制不稳定,造成产生的热能过大,则很容易会烫伤使用者,反倒造成伤害;而亦有业者是利用绝缘材料制作温灸装置的外壳,但绝缘材料的热传导较慢,故很容易造成热能不均匀或温度无法长时间保持等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按揉温灸装置,不仅能兼顾热能的传导及转换效率,且尚能稳定地输出热能,以供使用者进行温灸疗法,即成为本发明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时下各类温灸装置的热能转换、传递效率过低,且尚无法稳定保持均匀热度的问题,发明人凭借着多年的研发经验,经过不断地研究、测试与改良后,终于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按揉温灸装置,期能有效解决前述诸多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光侯,未经陈光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56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医内科用针灸辅助装置
- 下一篇:熏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