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定义桌面的方法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10207.1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4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强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田红娟;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定义 桌面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自定义桌面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屏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人机交互方式主要为触摸屏上接触式操作。智能终端的桌面切换一般采用一屏式上下移动和多屏式的左右移动,智能移动终端桌面切换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定义桌面的方法及终端,以实现智能终端桌面切换的多样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定义桌面的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用户定义桌面使用的基本图形和桌面个数;
根据所述基本图形和桌面个数虚拟类多面体桌面;
设定所述类多面体桌面的至少两个桌面之间的切换向量、及对应于所述切换向量的用户操作事件;
接收到用户操作事件后,沿与所述用户操作事件对应的切换向量的方向切换桌面。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根据所述基本图形和桌面个数虚拟类多面体桌面的过程中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用户定义的桌面个数与所要虚拟的类多面体桌面的面数情况,如用户定义的桌面个数小于所述类多面体的面数,则不足的面用虚面补齐。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设定所述类多面体桌面的至少两个桌面之间的切换向量、及对应于所述切换向量的用户操作事件,包括:
设定所述类多面体桌面的至少两个桌面之间的棱或棱的相交点为桌面边界,并在所述棱或棱的相交点设置切换向量设定所述切换向量与用户操作事件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基本图形包括一种或多种正多边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其中,包括:
定义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定义桌面使用的基本图形和桌面个数;
虚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本图形和桌面个数虚拟类多面体桌面;
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述类多面体桌面的至少两个桌面之间的切换向量、及与所述切换向量对应的用户操作事件;
切换模块,用于接收到用户操作事件后,沿与所述用户操作事件对应的切换向量的方向切换桌面。
进一步地,上述终端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虚拟模块,根据所述基本图形和桌面个数虚拟类多面体的过程中包括:检测用户定义的桌面个数与所要虚拟的类多面体的面数情况,如用户定义的桌面个数小于所述类多面体的面数,则不足的面用虚面补齐。
进一步地,上述终端还具有下面特点:
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述类多面体的至少两个面之间的切换向量、及对应于所述切换向量的用户操作事件包括:设定所述类多面体桌面的至少两个桌面之间的棱或棱的相交点为桌面边界,并在所述棱或棱的相交点设置切换向量,及设定所述切换向量与用户操作事件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上述终端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定义模块,接收到用户定义的基本图形包括一种或多种正多边形。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应自定义桌面的方法及终端,用户可以自己定义桌面的形状,可以按照用户的意图向桌面的多个方向进行切换,可以增加桌切换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定义桌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多面体的示意图;
图4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多面体的基体图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定义桌面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终端接收用户定义桌面使用的基本图形和桌面个数;
步骤12、根据所述基本图形和桌面个数虚拟类多面体桌面;
步骤13、设定所述类多面体桌面的至少两个桌面之间的切换向量、及对应于所述切换向量的用户操作事件;
步骤14接收用户操作事件后,沿与所述用户操作事件对应的切换向量的方向切换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0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