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锚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02992.6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生;崔雪姣;刘光汉;沈晓松;代青松;胡浩川;陈斌;支成江;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李剑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桥梁 施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施工预应力张拉的锚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建设采用后张法施工,施工过程为预应力钢筋穿束后套上锚环,安装夹片、千斤顶进行张拉,采用应力作为控制指标,伸长量作为校核,然后压浆、剪断外露多余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封锚过程,钢筋一端固定在锚环的通孔内,钢筋与锚环通孔固定采用夹片,而现有技术中夹片与穿束孔接触面积存在一定限制,使钢筋在张拉过程中,夹片易产生弹出,需要返工,并且具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皆在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锚环装置,主要目的在于保证钢筋张拉时穿束孔内夹片的稳靠性,提高预应力钢筋锚固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锚环装置,包括锚环、上夹片、下夹片、金属罩,在锚环本体上设置有穿束孔,穿束孔呈圆台形状,穿束孔内壁锥度为1:15,上夹片与穿束孔上部相适配,下夹片与穿束孔下部相适配,在穿束孔下部设置下夹片,在下夹片上端安装位移限位环,在穿束孔上部设置上夹片,上夹片下端插入位移限位环内,上夹片前端夹持段锥形开口锥度为1:15,夹持面齿形为锯齿形,下夹片前端夹持段锥形开口锥度为1:20,夹持面为锯齿形,锚环与半球形状金属罩螺纹联接,在金属罩上设置有抽气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松弛预应力钢筋后,钢筋与夹片之间力通过夹片与穿束孔内侧挤压来提供反力达到力学平衡,釆用上夹片和下夹片双重控制,并在上夹片和下夹片之间设置位移限位环,确保钢筋张拉时穿束孔内夹片的稳靠性。在张拉完预应力钢筋后进行压浆,切除外露部分钢绞线,钢绞线露出锚具不小于30mm,对锚具、锚垫板表面及外露钢绞线用聚氨脂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将金属真空罩按照螺旋扣进行紧密拧紧,采用抽气机进行真空抽气,保证金属真空罩处于真空状态,即预应力钢筋处于安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片安装于穿束孔内示意图;
附图中:1锚环 2上夹片 3下夹片 4真空金属罩、5抽气孔 6钢筋 7位移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锚环装置,包括锚环1、上夹片2、下夹片3、金属罩4,在锚环1本体上设置有穿束孔,穿束孔呈圆台形状,穿束孔内壁锥度为1:15,上夹片2与穿束孔上部相适配,下夹片3与穿束孔下部相适配,上夹片2和下夹片3加工为四等分,即分为四个1/4夹片,这样便于上夹片2和下夹片3安装,上夹片2和下夹片3硬度为82——86HRA,材质选用20CrMnTi;将钢筋6束穿入下夹片3圆筒中,然后采用钢管挤压将下夹片3与穿束孔下部紧密结合,将位移限位环7穿入预应力钢筋6中,再将上夹片2安装好,采用钢管将上夹片2挤压紧密,上夹片2和下夹片3皆为楔形结构,上夹片2下端插入位移限位环7内,上夹片2前端夹持段锥形开口锥度为1:15,夹持面齿形为锯齿形,这样增加了上夹片2固定于穿束孔内的稳定性,下夹片3前端夹持段锥形开口锥度为1:20,夹持面为锯齿形,这样也增加了下夹片3固定于穿束孔内的稳定性;锚环1与半球形状金属罩4螺纹联接,在金属罩4上设置有抽气孔5,真空金属罩4呈半球状,将螺旋扣拧紧,采用抽气机对真空金属罩4进行抽气,封堵抽气孔5保证真空金属罩内处于真空状态,保证预应力钢筋6处于安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9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紧组件及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 下一篇:一种直升机平尾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