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折反射式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2369.0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4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郑睿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睿韬;郑睿敏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9 | 代理人: | 陈农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下式 背光 光源 led 二次 反射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折反射式透镜,主要适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背光源,LED背光广告板等。
背景技术
背光光源在传统液晶显示器(LCD)以及大型广告板中有大量的应用。而传统的冷阴极管(CCFL)背光源已经逐渐被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所取代。而最初的背光源利用背面雕花处理的导光板实现,其光源(线光源的CCFL或点光源的LED)从导光板侧面将光导入,此种方式由于导光板技术的限制,光照效率不高。而直下式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则有效提高了光照效率问题。LED属于有限角度光束的点光源,直下式LED背光源需要数百甚至上千白色或三基色LED排列而形成面光源,形成一个大面积平面进行照明,因而所需LED颗粒过多造成成本过高。
将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是LED背光源的关键技术。光源均匀度和混光高度是背光源两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对于光均匀性的改进是制约LED直下式背光源的重要因素。LED背光源中基于LED阵列的面光源,均匀度与LED光强分布密切有关。当没有安装透镜时,LED光强分布接近朗伯特分布。当利用传统的半球型透镜作为LED背光源,会改变LED的光强分布,减少光束角度,使得光线更集中在LED中轴线附近。不管采用哪一种LED封装方式,将其用于直下式LCD的背光源时,都会由于光强分布过于集中而使得光线集中在中轴线附近,使得背光源难以得到高均匀度。因此光均匀性成为直下式LCD的背光源最为难于解决的问题。当LED直下式背光源采用传统LED封装形式时,为提高光均匀度,通常采用增加厚度(即增加混光高度),或者增加LED排布密度。此种解决方案增加了背光源的体积和重量,从而制约LCD直下式背光源的推广和发展。如何降低混光高度成为背光源一个关键指标。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为一种圆形二次透镜。该方案将LED光线经过两个圆形凹面,通过折射方式,将LED光发散角度增大,通过阵列排布,实现以较少LED颗粒阵列排布来降低混光高度的背光源解决方案。然而随着混光高度越来越低(即厚度要求越来越薄),每颗透镜必须达到更大的折射角度。然而此方案透镜由于透镜材料本身的色散因子,在过大折射角时,不同波长的折射角度差异也越大,因而造成彩虹现象,即产生色斑影响光源的白色色度,使得这种背光源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在不增加LED颗粒数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混光高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即大角度照明时存在的彩虹色散现象限制了在不增加LED颗粒数量前提下减少混光高度,而提供一种新的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折反射式透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被光源光均匀度,并在不增加LED颗粒数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混光高度,技术效果好且成本低。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折反射式透镜,所述LED二次折反射式透镜为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轴对称实体,其特征是所述LED二次折反射式透镜由入射折射面、中央反射面、侧出射面、底部反射面组成,所述入射折射面、中央反射面、侧出射面、底部反射面均为曲面,所述入射折射面位于LED二次透镜下部,所述中央反射面位于入射面上方,所述侧出射面是一个连接底反射面和中央反射面的曲面。
本发明所述中央反射面、侧出射面均为光滑曲面。
本发明所述底部反射面为光滑曲面。
本发明所述入射折射面为一光滑曲面。根据最终效果的需要,可设计为凸面或者凹面,也可设计为菲涅尔透镜面。
本发明所述入射折射面、中央反射面、侧出射面、底部反射面均为光滑曲面,入射折射面、中央反射面、侧出射面、底部反射面的轮廓线均可以由如下多项式表征:
其中z为轮廓线的高度,r为轮廓线相对于中轴线的距离,c,k,A1,A2,A3,A4,…为根据设计目标可进行优化的参数。
本发明所述轮廓线的高度z和轮廓线相对于中轴线的距离r均是可根据设计目标进行优化的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睿韬;郑睿敏,未经郑睿韬;郑睿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3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