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内外套圈磨削自动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0051.9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凌建锋;赵文龙;任沙浦;朱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06 | 分类号: | B24B19/06;B24B5/36;B24B4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外套 磨削 自动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内外套圈磨削自动线,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轴承磨削自动生产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单台设备的生产自动化,而忽视了网络化构成,我国大部分轴承磨削自动生产线相对比较陈旧,不具有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通信接口。为此轴承磨削自动生产线运行状态数据通常是人工观测,手工录入,然后通过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这种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容易出错,难于实现轴承磨削自动生产线的整体实时监控管理,导致设备信息无法实时准确反馈于企业管理层,给管理者决策带来不便。轴承磨削自动生产线运行过程中企业主要关注的是停机次数、停机时间、设备运转率等信息,可使企业管理者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员工工作自律性与效率、材料质量,且对设备、材料和车间员工都有监督管理作用,为企业管理层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及轴承磨削自动生产线的特点,本发明还将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轴承磨削自动生产线远程监测系统,开发轴承磨削自动生产线停机状态检测及信息传输装置,实现了网络化轴承磨削自动生产线的在线远程监测。
在机械磨削加工行业中,作为轴承套圈磨削加工自动化机床,已为众多轴承厂带来了不少的效益,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由于此类自动机床的自动化程度不够高,造成生产效率低,合格率低,机床维护难等方面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许多轴承生产厂家的要求。目前的机械磨削加工轴承套圈行业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效率低。基本上都采用单机进行生产,生产效率低、产品报废率高,而国外基本上都采用全自动连线磨削的加工方法,在相同的加工时间内生产效率是国内的1.5倍到2倍甚至更多。(2)产品质量差。考虑到轴承套圈加工生产成本问题及国内套圈的加工能力正在慢慢提高,国际上轴承的生产基地正在向国内转移。现有的轴承生产厂家的自动化连线设备因为开发晚,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效率低,在磨削和超精生产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一致性差,已远远不能达到国际上对轴承生产中过程控制的要求。(3)安全性差。因设备本身存在技术缺陷,原有的设备不是直接在机器上手动操作,就是几个简单的动作顺序编程控制,容易对操作者造成工伤事故。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连线机床来替代对轴承套圈的加工方法,把人从手动操作中解放出来,把机床的不安全性消除掉,而现有的国内的自动化连线轴承加工机床价格在人民币160万/条左右,在这种形式下国内厂家对全自动轴承磨超连线机床的需求正在日益加大。
目前国内同类磨床虽然采用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但由于售价高,维护费用大,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应对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市场,研发一款能适应我国生产技术的数控磨床,并对传统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在国内轴承套圈磨削加工自动化机床开发已有不少,但大多都是利用传统技术基础上来实现自动化的,其自动化程度不高,而且效率低,未能满足各轴承生产单位的要求,且对于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线开发甚少,尤其是使用数控自动线的公司,几乎还是在萌芽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内外套圈磨削自动线,以便实现轴承磨削自动化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轴承内外套圈磨削自动线,包括内圈线和外圈线,内圈线上连接有3MZ135全自动球轴承内圈沟道磨床、3MZ205全自动球轴承内圆磨床和全自动内径气动机外检测机、3MZ315全自动球轴承内圈沟道超精研机;外圈线上连接有3MZ147外圈沟道磨床和3MZ329外圈沟道超精机,内圈线和外圈线上连接有基于ARM9内核的主处理器,基于ARM9内核的主处理器上连接有外围的功率驱动电路、传感信号接收隔离电路,基于ARM9内核的主处理器中集成有软件平台。
进一步地,软件平台主要包括系统移植程序模块、用户图形界面和应用程序以及执行部件处理器逻辑程序,系统程序中移植有主处理器上的Linux操作系统、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接口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00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钻吸尘器
- 下一篇:一种计算视频图像中目标运动速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