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级吊顶装饰型材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9525.2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3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崇亮 |
主分类号: | E04B9/16 | 分类号: | E04B9/16;E04B9/22;E04F13/074;F21V2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4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嘉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级 吊顶 装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吊顶用的构件,特别涉及二级吊顶装饰型材。
背景技术
所谓二级吊顶,是指在同一室内空间内至少设置二个不同高度的吊顶平面,使吊顶层呈现出而二个不同的高低落差从而使室内吊顶的构造呈现立体感。在不同高低落差的相邻吊顶层级之间具有一个过渡部位,传统的制造方式是采用人工方式借用木板、石膏板或硅钙板在装修现场拼接制造,但这样的装修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费材料,而且该部位极其容易开裂,也不容易在该部位增加一些装饰材料以美化吊顶层。
针对这种传统的方案,本申请人于2012年12月26日提出了申请号为201220725308.9,名称为“二级吊顶结构件”的专利,该专利披露了呈型材状的基体,如图1所示,包括由壁体(11、12、13)所组成的呈型材状的基体1,所述基体1的侧壁体11形成的外露立面上设置有弧状的插槽10,所述插槽10中插接有弧状的装饰板2。所述装饰板2的表面上设置有装饰性图案。所述顶壁13的外侧位置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插接边15,在与所述第一插接边15对应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上部吊顶龙骨6,所述上部吊顶龙骨6通过拉杆等构件固定在楼板上或房顶上;所述第一插接边15的内侧面位置设置有第一层级的吊顶块4,这样所述第一层级的吊顶块4的侧边41与所述第一插接边15的顶端部顶靠在一起并同时插入所述上部吊顶龙骨6的夹口中,从而利用所述上部吊顶龙骨6将所述第一层级的吊顶块4和所述第一插接边15同时予以夹紧和定位;在所述基体1的侧壁体12的外侧(也是所述基体1的非外露立面上)设置有向上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接边16,这样所述第二插接边16位于所述基体1的低点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插接边16对应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下部吊顶龙骨5,所述第二插接边16的外侧面位置设置有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这样所述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的侧边31与所述第二插接边16的顶端部顶靠在一起并同时插入所述下部吊顶龙骨5的夹口中,从而利用所述第二插接边16支撑起所述下部吊顶龙骨5,所述下部吊顶龙骨5再夹紧所述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所述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层级的吊顶块4,并且所述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位于所述插槽10之上但能够遮盖所述基体1外侧的侧壁体12。这样由于所述基体1呈型材状,为此就可以将所述基体1设置在具有高低落差的两个层级的吊顶块(3、4)之间从而形成所述两个层级的吊顶之间的过渡部件。该专利还同时披露如图2所示的结构,与图1所示结构不同的是,所述基体1的侧壁体11形成的外露立面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两个插槽(210、220),两个所述插槽(210、220)中分别插接有装饰板(21、22)。
根据上述的结构可以发现,由于其所述第一插接边15、所述第二插接边16与所述基体1一体化成型,而所述第一插接边15在所述侧壁13的上部往上延伸从而能够遮盖所述二级吊顶层的过渡部位,为此包括所述第一插接边15在内的整个所述基体1的外形尺寸非常大,从而在锯切所述基体1时,也需要非常大旋转直径的锯片及切割机。特别是,由于所述基体1的外形为异形,很难保证存在一个水平的基准面,在锯切所述基体1时必须使用垫块将所述基体1垫平,为此给锯切工作带来不便。其次,由于所述基体1体型庞大从而其单位重量也比较大,从而在安装定位所述基体1时显得非常沉重。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不仅在于提供一种预先制造成型的能够用于不同吊顶层级之间的二级吊顶装饰型材从而减少装修的工程量,防止该过渡部位容易开裂的问题,而且也旨在便于锯切加工所述二级吊顶装饰型材特别是它所包含的基体部分,同时也能便于安装这些二级吊顶装饰型材;其次,当所述基体包含有倾斜的装饰面时,也能准确定位所基体的切割基准面。
根据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二级吊顶装饰型材,包括呈型材状的基体,还包括从所述基体上分别延伸出的能够结合到底层吊顶层的底层定位部和能够结合到顶层吊顶层的顶层定位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能够形成外露装饰面的定位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定位部与所述基体之间一体成型,所述顶层定位部与所述基体之间能够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基体安装定位后,所述基体的上部或侧部至少具有处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最高定位点,每个所述最高定位点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上部或侧部的一个凸出筋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崇亮,未经胡崇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9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的湿式氧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高性能电熔锆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