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切割自动穿丝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98838.6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军;李海洲;黄禹;刘敏;黄浩;卢亚;赵少山;张红梅;陈春梦;张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华科精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7/10 | 分类号: | B23H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割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切割自动穿丝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制造业中,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而慢走丝线切割机床被广泛应用于模具、成型电极丝、难加工材料以及精密复杂零件的加工制造,被誉为电加工机床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加工具有不可替代性。
穿丝机构是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时如果发生跳步或者意外断丝,那么就需要重新穿丝,因为电极丝的直径很小,用来精加工的电极丝只有不到1mm,依靠人工来穿丝的效率很低,无法满足高效生产的需要。目前国内穿丝普遍依赖人工穿丝,效率很低,并且大大的制约了线切割机床的全自动化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丝准确,成功率高的线切割穿丝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切割自动穿丝机构,包括入丝轮组,还包括穿丝装置、熔断装置、上导向器及下导向器;
穿丝装置包括导丝管和线性气缸,导丝管通过连接块与线性气缸装接,导丝管上方设有送丝压轮,导丝管下方设有压紧轮;
熔断装置设在导丝管下方,该熔断装置包括熔断进电块和驱动器,熔断进电块与驱动器电连接;
上导向器和下导向器由上往下依次装在熔断进电块下方。
所述线性气缸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挡块。
所述上导向器包括本体,该本体内设有穿丝通道,本体内设有移动进电块,本体内设有位于穿丝通道的锥形槽,本体上部设有冷却进水口。
所述本体上设有将高压水引入穿丝通道的高压水进水孔。
所述本体内设有高压进水通道,该高压进水通道一端与高压进水孔连通、另一端与穿丝通道连通。
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送丝压轮处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熔断进电块为两个。
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慢走丝线切割机床自动化的瓶颈,节省了大量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穿丝成功率,同时减少了由于人工穿丝失误而造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中上导向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2所示,一种线切割自动穿丝机构,包括入丝轮组16,以及穿丝装置、熔断装置、上导向器9及下导向器91;穿丝装置包括导丝管5和线性气缸6,导丝管5通过连接块与线性气缸6装接,线性气缸6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挡块4,导丝管5上方设有送丝压轮3,导丝管5下方设有压紧轮8;熔断装置设在导丝管5下方,该熔断装置包括熔断进电块7和驱动器,熔断进电块7与驱动器电连接;上导向器9和下导向器91由上往下依次装在熔断进电块下方。入丝轮组16包括多个滚轮,用于传送电极丝,此为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细赘述。熔断进电块7通常设置两个,并且呈上下设置,两个熔断进电块间的距离相对较近,能够相对移动。限位挡块4上装有线性气缸的开关,控制气缸的动作。线性气缸带动导导丝管上下滑动。送丝压轮处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方便检测感知电极丝上的压力。
所述上导向器9包括本体,该本体内设有穿丝通道17,本体内设有移动进电块11,本体内设有位于穿丝通道的锥形槽14,本体上部设有冷却进水口15。电极丝由导丝管5出来后进入穿丝通道穿过该上导向器。在本体上设有高压水进水孔13,该高压进水孔13通过设在本体内的高压水进水通道18与穿丝通道17连通,高压水将电极丝限制在水柱范围内,提高穿丝准确率,便于电极丝进入下导向器内。下导向器的结构和上导向器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重复描述。在本体内还设置有密封圈12。移动进电块11与外界驱动气缸连接,实现对一定距离空间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华科精机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华科精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8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