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体折弯检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7751.7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0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G01N3/02;G01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弯 检测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体折弯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波纹管的检测只要通过人工操作,具体地,采用人工双手拿着波纹管(一种柔性管体)两端,并使波纹管的中部位于一对半圆形限位件之间,然后进行来回的折叠,在来回折叠过程中人工对波纹管会产生不一致的向外的拉力,进而导致测试出来的数据不合理。在折弯时人员不能保证将波纹管折弯±90度,同样导致了测试出来的数据不合理。由于需要进行多次折弯,因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此外,保证测试实验尽可能符合实际使用的情况,相邻两次折弯之间还要停留一定时间,由于工作人员存在等待时间导致人员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管体折弯检测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体折弯检测工装,包括:管体第一固定件,包括管体第一固定部,管体第一固定件可枢转地设置;管体第二固定件,包括管体第二固定部,管体第一固定部具有与管体第二固定部在第一延伸直线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待折弯位置以及偏离第一延伸直线的第一折弯位置和第二折弯位置,第一待折弯位置位于第一折弯位置和第二折弯位置之间,管体第一固定件的枢转轴线垂直于第一延伸直线;管体限位件,包括两个管体限位部,两个管体限位部在垂直于第一延伸直线的方向上且垂直于管体第一固定件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管体限位部之间形成管体容纳间隙,管体第一固定部处于第一待折弯位置时,管体容纳间隙位于管体第一固定部和管体第二固定部之间,并且管体第一固定部与管体容纳间隙在第一延伸直线上相对设置,并且管体第一固定件的枢转轴线位于管体第一固定部和管体第二固定部之间;驱动装置,驱动管体第一固定件作枢转运动。
进一步地,管体第二固定件可枢转地设置,管体第二固定部具有与管体第一固定部在第一延伸直线上相对设置的第二待折弯位置以及偏离第一延伸直线的第三折弯位置和第四折弯位置,第二待折弯位置位于第三折弯位置和第四折弯位置之间,管体第二固定件的枢转轴线垂直于第一延伸直线,在平行于第一延伸直线的方向上,第三折弯位置对应第一折弯位置,并且第四折弯位置对应第二折弯位置,驱动装置驱动管体第二固定件作枢转运动,当管体第二固定部处于第二待折弯位置时,管体第二固定部的枢转轴线位于管体第一固定部和管体第二固定部之间。
进一步地,管体第一固定件还包括:可枢转地设置第一枢转臂,管体第一固定部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枢转臂上,管体第一固定部的枢转轴线与第一枢转臂的枢转轴线平行,当管体第一固定部处于第一待折弯位置时,第一枢转臂在第一延伸直线上延伸。
进一步地,管体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基板,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枢转臂上;第一压片,在垂直于第一延伸直线的方向上且平行于第一枢转臂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一压片与第一基板之间形成管体第一固定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枢转臂上设置有第一滑道,当管体第一固定部处于第一待折弯位置时,第一滑道在第一延伸直线上延伸,驱动装置包括: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以可在第一滑道内移动的方式伸入第一滑道,导向件在垂直于第一延伸直线的方向上且垂直于第一枢转臂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驱动件,驱动导向件在垂直于第一延伸直线的方向上且垂直于第一枢转臂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驱动件包括驱动缸,驱动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活塞杆与导向件固定连接,驱动装置还包括:控制活塞杆伸缩的时间继电器;记录活塞杆的伸缩次数的计数器。
进一步地,两个管体限位部以可相向并且可相背离的移动方式设置。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还包括记录活塞杆的伸缩次数的计数器,管体折弯检测工装还包括:两个位移检测器,检测导向件的位置,两个位移检测器在垂直于第一延伸直线的方向且垂直于管体第二固定件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导向件位于两个位移检测器之间;报警装置,分别与计数器以及两个位移检测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各管体限位部为半圆形的限位板,两个限位板的半圆形侧面相对设置以形成管体容纳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77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