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振动能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7574.2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7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启荣 |
主分类号: | F03G7/08 | 分类号: | F03G7/08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2216 | 代理人: | 周宗扬 |
地址: | 4344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振动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换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振动能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工业与工业现代化的关联很大,因为汽车工业会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通常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水平,也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以汽车工业为龙头,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然而,虽然汽车工业前景光明,发展良好,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难于解决的问题,如:能耗问题、排放问题和振动问题等。
众所周知,汽车的能量来源于汽油,汽油经过发动机燃烧转化为动力,动力主要驱动轮轴做功,同时还有两个重要能量消耗就是带动发电机发电和克服车辆振动。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用于车辆上的用电设备,如自动控制系统、灯光照明系统、信号系统、显示仪器等。而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被减震系统吸收,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量转换装置,以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转换为发电机的工作动力,为车上的蓄电池充电,并为车上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从而使发电机减少对发动机机械能的吸收,以减少发动机机械能的输出,最终实现减少发动机油耗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可有效地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转换为发电机的工作动力,为车上的蓄电池充电,并为车上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从而使发电机减少对发动机机械能的吸收,减少发动机机械能的输出,最终实现减少发动机油耗目的的汽车振动能转换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振动能转换装置,包括传动主轴、主动齿轮、连接杆、过桥轴、过桥齿轮、单向齿轮A和单向齿轮B,其特征在于:传动主轴上固装有主动齿轮,传动主轴的一端装有连接杆;传动主轴下方设置有传动轴A和传动轴B,传动轴A上装有传动介轮A和单向齿轮A;传动轴B上装有传动介轮B和单向齿轮B,单向齿轮A与单向齿轮B啮合连接;单向齿轮B一侧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上装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单向齿轮B啮合连接;传动主轴一侧、传动轴A和传动轴B上方设置有过桥轴,过桥轴上装有过桥齿轮和过桥介轮,过桥介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过桥齿轮分别与传动介轮A和传动介轮B啮合连接。
所述的单向齿轮A和单向齿轮B分别由外齿圈、内齿圈和齿爪构成,外齿圈活动安装在内齿圈上,外齿圈的内孔壁圆周上设置有卡齿,内齿圈的圆周上设置有齿爪,齿爪与卡齿活动卡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汽车振动能转换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工作时,通过传动主轴和主动齿轮可有效地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收集,并转换为发电机的工作动力,从而为车上的蓄电池充电,并为车上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由此使发电机减少对发动机机械能的吸收,减少发动机机械能的输出, 最终实现了减少发动机油耗的目的。对节能降排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单向齿轮A和单向齿轮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动主轴,2、主动齿轮,3、连接杆,4、过桥轴,5、过桥齿轮,6、单向齿轮A,7、单向齿轮B,8、传动轴A,9、传动轴B,10、传动介轮A,11、传动介轮B,12、输出轴,13、输出齿轮,14、过桥介轮,15、外齿圈,16、内齿圈,17、齿爪,18、卡齿,19、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汽车振动能转换装置包括传动主轴1、主动齿轮2、连接杆3、过桥轴4、过桥齿轮5、单向齿轮A6和单向齿轮B7。传动主轴1上固装有主动齿轮2,传动主轴1的一端装有连接杆3。
传动主轴1下方设置有传动轴A8和传动轴B9。传动轴A8上装有传动介轮A10和单向齿轮A6;传动轴B9上装有传动介轮B11和单向齿轮B7,单向齿轮A6与单向齿轮B7啮合连接。
单向齿轮B7一侧设置有输出轴12。输出轴12上装有输出齿轮13,输出齿轮13与单向齿轮B7啮合连接。
传动主轴1一侧、传动轴A8和传动轴B9上方设置有过桥轴4。过桥轴4上装有过桥齿轮5和过桥介轮14,过桥介轮14与主动齿轮2啮合连接;过桥齿轮5分别与传动介轮A10和传动介轮B11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启荣,未经周启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7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