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降低眼睛屈光度的方法及眼镜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95846.5 | 申请日: | 2014-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9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万美林;朱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美林;朱晋 |
主分类号: | G02C7/14 | 分类号: | G02C7/14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61001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降低 眼睛 屈光度 方法 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眼睛屈光度治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以降低眼睛屈光度的方法及眼镜。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框架眼镜均只能矫正人类的屈光不正,而不能降低屈光度和控制近视发展。我们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验光技术,并让配镜者配戴二副个性化制作的特殊眼镜,达到降低屈光度(主要是散光度)和减缓近视度数发展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全球约14亿人罹患近视,到2020年预计增长至25亿。其中,中国近视人群比例达47%,属全球近视患病率最高区域。随着人类对智能手机、电脑等产品依赖性增强,近视已成为最普遍的视力问题。报告认为,在全世界近视人群中,未被矫正的近视者多达6亿。在中国,41%的5至15岁未成年人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而未得到有效矫正的比例高达85%,远远高于欧洲等地的其它国家。目前,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者主要通过配戴眼镜来解决视力问题。中国的戴镜者超过4亿人。但目前市场上的框架眼镜均只能矫正人类的屈光不正,而不能降低屈光度和控制近视发展。近年来,有一些学者从控制和延缓近视度数增加方面入手,开发了近视回归镜和虚焦镜,它们根据原有近视度数在双眼前加正附加镜及三棱镜的复合镜片用于看书学习,从而解决近距离作业时调节和集合之间矛盾,形成了低度凸透镜附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控制近视的观点及双眼合像防治近视的理论。但近视回归镜和虚焦镜都是针对绝大多数近视是因为长时间看近造成的这一事实,通过将看书写字等双眼的看近状态通过其特制镜片转化为望远状态,消除眼睛疲劳,让不断下降的视力停止或提高。这类的眼镜是初衷是以控制和降低为主的眼镜,都是根据视光学的原理来矫正的。但因为在眼镜上加有度数和基底方向固定的棱镜,面对的是情况各异的眼睛,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临床效果不理想,有一些消费者使用后出现头痛、复视或视物模糊,个别人出现斜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眼睛屈光度的方法,解决了现有矫治屈光度用普通具有矫治效果的眼镜矫治,只能矫正屈光不正,而不能降低屈光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眼睛屈光度的眼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平时常规配戴远用眼镜,写字看书等近眼作业时配戴近用眼镜,当配戴时眼睛出现不适时,更换远用眼镜和近用眼镜的镜片直至合适。
本发明降低眼睛屈光度的眼镜,包括远用眼镜和近用眼镜,远用眼镜包括镜架,镜架上安装有一对镜片组,其中镜片组由棱镜镜片和透镜镜片组成,棱镜镜片安装在靠近人眼的一侧。
进一步,透镜镜片后表面和前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包括复曲面光学区。
进一步,棱镜镜片眼底方向可调。
近用眼镜包括镜架,镜架上安装有一对镜片组,其中镜片组由棱镜镜片、近用附加镜和透镜镜片组成,棱镜镜片安装在靠近人眼的一侧,近用附加镜安装在棱镜镜片和透镜镜片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配戴眼镜可以降低屈光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眼镜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远用降低屈光度眼镜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3是近用降低屈光度眼镜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4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双眼底向内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5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双眼底向外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6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右眼底向上和左眼底向下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7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右眼底向上和左眼底向上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8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右眼底向上向内,左眼底向下向内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9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右眼底向下向内,左眼底向下向内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10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右眼底向上向外,左眼底向下向外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11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右眼底向下向外,左眼底向下向外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12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右眼底向上向内,左眼底向下向内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13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右眼底向上向内,左眼底向上向内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14为镜片的棱镜基底右眼底向上向外,左眼底向上向外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中,1.镜架,2.镜片组,201.棱镜镜片,202.透镜镜片,203.近用附加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美林;朱晋,未经万美林;朱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58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螺离心机
- 下一篇:多头LED植物生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