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7号电池转换为6F22电池的转换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94493.7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3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建勋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转换 f22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7号电池转换为6F22电池的转换支架。
背景技术
9V碳性电池,又称为6F22层叠电池,其通常是由6个椭圆的小型片状的电池层叠而成,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电池空间。因为是普通的碳性电池,评价这种电池的放电性能,最好是放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下可以更好的说明性能。适合小电流,间歇性的工作环境。这种电池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可能会漏液。
6F22电池在电子测量和日用无线发射产品中大量使用,但容量低,寿命短,价格高并且不容易购买。而充电型6F22则价格高昂,自放电率高,待机时间短,基本一个月就要充电,产品使用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7号电池转换为6F22电池的转换支架,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6F22电池容量低、寿命短、价格高并且不容易购买导致产品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7号电池转换为6F22电池的转换支架,包括有外壳、用于安装7号电池的电池座以及用于将7号电池的1.0V~1.6V升压转换为9V~9.6V的转换电路,电池座和转换电路均设置于外壳内部,电池座与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外壳上设置有接口,外壳的外形和接口与6F22电池相同,接口与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换电路包括有升压电路和检测电路,该升压电路连接于电池座和接口之间,该检测电路连接于接口和升压电路之间。
优选的,所述升压电路包括有三极管Q1、变压器T1、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Q2、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ZD1以及电容C2,该检测电路包括有电阻R2和三极管Q3;该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ZD1的输入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池座的正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变压器的T1之输入侧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池座的正极,变压器T1之输出侧的一端连接电池座的正极,变压器T1之输出侧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输入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池座的负极,二极管D1的输出端和稳压二极管ZD1的输出端均连接接口的正极,电容C2的一端连接接口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池座的负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电池座的负极,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接口的负极。
优选的,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S8550,该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型号均为S8050,该二极管D1的型号为1N4148,稳压二极管ZD1额定电压为9V,该电阻R1的大小为47欧姆,电阻R2的大小为3000欧姆,电容C1的电容量为4700pF,电容C2的电容量为47μF,电容C2的额定电压为16V。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外壳和接口设计呈与6F22电池相同,并配合外壳内的转换电路将7号电池的1.0V~1.6V升压转换为9V~9.6V,完成了7号电池到6F22电池的转换,本发明仅需使用7号电池即可,7号电池价格低廉、购买容易,7号充电电池价格不到充电型的6F22的1/10,并且自放电率低,低自放电型基本一年还能保持80%的电量,产品使用方便,从而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框体;
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 20、电池座
30、转换电路 31、升压电路
32、检测电路 40、接口
50、7号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电池座20以及转换电路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建勋,未经廖建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4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鼻喉蓄电式多光源额镜
- 下一篇:一种汽车衡无人值守防作弊智能称重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