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层状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3973.1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3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郑玉婴;刘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48 | 分类号: | H01G11/48;H01G11/8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层 二氧化锰 苯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层状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存储元件,具有充放电效率高、循环使用寿命长、绿色无污染等众多优点,在移动通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其被提出来,就受到世界的关注。超级电容器按照储能机理分为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赝电容器,主要的电极材料有碳材料、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导电聚合物以及复合材料。
二氧化锰因具有高理论比电容和能量密度,同时在自然界具有丰富的储量,是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理想材料。然而,二氧化锰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1) 二氧化锰颗粒易团聚导致实际容量远小于理论容量;(2) 相对于其他两种材料,二氧化锰的电子电导率较低,导致电容器内阻过大,容易发热,同时电容衰减过快。因此,通过与其他材复合料制备高比表面、高电导率的复合材料是当今的热点。在酸性条件下,掺杂聚合的聚苯胺具有很高电导率,是二氧化锰复合的最佳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的夹层状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二氧化锰片层与聚苯胺交替叠加制成夹层状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在酸性条件下,掺杂聚合生成的聚苯胺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同时聚苯胺层有效的抑制了二氧化锰片层的团聚,充分发挥了二氧化锰的高比电容等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层状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苯胺有机溶液作为有机相,高锰酸钾酸性水溶液作为无机相,采用有机-无机界面反应,在低温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最后抽滤、洗涤、干燥制备了层层交替的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
具体地,一种夹层状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苯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苯胺有机溶液,将高锰酸钾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高锰酸钾水溶液,对两种溶液分别进行低温预处理,并调节高锰酸钾水溶液的pH值为1~4;将高锰酸钾水溶液引入至苯胺有机溶液表面,形成两相界面,0-4℃条件下反应12-48小时;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制得夹层状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四氯化碳、甲苯、二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苯胺有机溶液中苯胺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0:100。
高锰酸钾水溶液的浓度为0.001~0.01mg/mL。
所述的低温预处理为将溶液密封、放置于0~5℃低温处理30~50min。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夹层状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应用,具体为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酸性条件下,掺杂聚合生成的聚苯胺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同时利用有机-无机界面反应,制备夹层状的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有效抑制了二氧化锰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的团聚现象;
(2)由于二氧化锰和聚苯胺层层之间的协同作用,复合材料具有高电导率、高比电容等性能,为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例1制得的夹层状的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的TEM图;
图2为实例1制得的夹层状的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的FT-IR图;
图3为实例1制得的夹层状的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充-放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一种夹层状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量取苯胺(经过2次蒸馏提纯),溶于100mL有机溶剂中,配制成相应浓度的有机溶液;
(2)称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并用硫酸调节pH,配制成相应浓度的水溶液;
(3)将上述配制好的溶液放置于低温条件下(0~5℃)预处理30~50min,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缓慢引入至苯胺有机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有机-无机溶液后,置于0-4℃条件下,反应12-48h;
(4)将上述溶液抽滤、洗涤、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实施例1
(1)量取1mL苯胺单体,溶于100mL的四氯化碳有机溶剂中,得到苯胺有机溶液;
(2)称量0.1mg高锰酸钾固体,溶于100mL的去离子水中,得到0.001mg/m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用浓硫酸调节pH值为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3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