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3875.8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0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原悠;河村阳右;三好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13/30 | 分类号: | B66B13/30;B66B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了轿厢室的气密性的电梯。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要求具有气密性的电梯轿厢室多采用由内壁和外壁构成的多重结构,并且,设置在轿厢室的紧急用的应急门也多采用由内壁和外壁构成的多重结构。应急门通过锁定装置闭锁。在想要打开应急门时,需要从轿厢室的外侧通过旋转操作手柄来打开锁定装置,或者通过在轿厢室内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内来打开锁定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3257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在专利文献1中采用了将锁定装置设置在内门与外门之间且两扇门通过锁定装置而一体连接的结构。为此,例如在外门因轿厢内外的压力差而发生了位移时,外门的位移会通过锁定装置传递到内门。其结果是,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如下问题:当外门因受到外压而产生了位移时,会导致内门发生位移,由此可能会导致轿厢室内的装饰面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气密性的电梯,根据该电梯,即使构成应急门的内门和外门中的一方的门发生了位移,也能够防止因该一方的门的位移而使得另一方的门发生位移。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其具备利用内壁和外壁的多重结构来提高气密性的轿厢室、以贯穿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的方式形成的应急口、开闭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应急口且具有内门和外门的多重结构的应急门、对所述应急门进行锁定的锁定装置以及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设置在所述外门的外表面上,围绕与所述外门的外表面大致垂直的轴线转动而使所述锁定装置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具有:第一构件,其安装在所述内门上,并且围绕所述轴线进行转动;以及第二构件,其安装在所述外门上,以与所述操作手柄联动的方式围绕所述轴线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一构件卡合,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构成为在彼此卡合的状态下围绕所述轴线一体地转动,并且在所述轴线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即使内门和外门中的一方的门发生了位移,也能够防止因该一方的门的位移而使得另一方的门发生位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的应急门的横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应急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锁定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锁定装置的内筒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锁定装置的旋转外筒的A-A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锁定装置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轿厢室
4a 内壁
4b 外壁
5 应急口
6 内门
7 外门
8 应急门
11 操作手柄
13 锁定装置
14 内筒(第一构件、第一圆筒体)
14a 突条
15 旋转外筒(第二构件、第二圆筒体)
15a 长槽
17 外筒
EV 电梯
Y 旋转轴线(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EV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应急门8的横剖视图,图3是包括安装在应急门8上的操作手柄11部分在内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EV中使用的锁定装置13的纵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锁定装置13的内筒14的A-A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锁定装置13的旋转外筒15的A-A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EV被构造成其轿厢室1沿着未图示的导轨升降。更详细来说,在轿厢室1的上下左右分别设置有引导装置2,通过使引导装置2与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未图示的导轨卡合,使轿厢室1沿着导轨升降。此外,在轿厢室1的侧壁形成有用于在电梯EV因停电等而停止时救出乘客的应急口5,在该应急口5以自由开闭的方式设置有应急门8。其中,该应急门8通过后述的锁定装置13被锁定在闭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3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立井罐道的托罐装置
- 下一篇:水下卷筒移动式中性缆排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