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睡姿检测方法和可调节高度的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7922.8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8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缪江平;张紫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跑动(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B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睡姿 检测 方法 调节 高度 枕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睡姿检测方法:利用人体处于不同睡姿时,人体的颈背部和肩部对人体支撑装置产生的压力或压强的不同,来实现检测区分;具体表现为:当人处于仰卧时,人体的颈背部、人体支撑装置与头部支撑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天然的空腔,位于此空腔内的人体支撑装置受到来自颈背部的压力或压强很小;当人处于侧卧时,人体的肩部落入所述空腔中,位于此空腔内的人体支撑装置受到来自肩部的压力或压强明显增大。所述睡姿检测方法检测精度高,并且不受体重、身高、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具备良好的适用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睡姿检测方法设计的可调节高度的枕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睡姿检测的方法和依此设计的枕头。
背景技术
近来,国内一项研究对2000例颈椎病患者开展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陡增,其所占比例由8.7%上升到12%。办公室白领、长时间使用电脑者、汽车驾驶员、睡眠姿势不正确者、固定姿势的流水线操作工、生活中长时间打麻将、看电视者、教师和在校学生也成为颈椎病高发人群。不良的睡眠姿势是引发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睡眠时,由于肌肉韧带处于非保护性的松弛状态,不适合的高度会由于颈肌缺乏对颈椎的保护作用,造成颈椎损伤。因此,睡觉时,要注意枕头的高低,并且不要侧着头睡在沙发扶手上。枕头过高、过低都会增加颈椎负担,引发或者加重颈椎病。
人体仰卧和侧卧时,对枕头高度的需求是不同的,通常仰卧需要枕头高度为8cm以下(以颈部最高点算),而侧卧枕头高度需要11cm以上。传统的枕头高度是无法调整的,这就造成了睡眠时,至少有一种睡姿是传统枕头的高度无法满足的。通常情况下,为了解决侧卧状态下颈侧的不适,人们会选择略微高一点的枕头,这样就造成了仰卧时颈部处于“低头”的状态,不知不觉中加重了颈椎病的程度。而如果使用所谓的“护颈枕”,只对仰卧时颈部做一个支撑,则侧卧时完全无法支撑头部重量,易出现落枕或者颈椎侧面出问题。
为此,迫切要求有一种能够适应仰卧和侧卧两种睡姿,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目前市场存在的高度调节枕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弹簧自动调节枕头,该方案单纯依靠人体头部在不同睡姿时对枕头压力的不同,使得弹簧处于不同的形变状态来达到高度调节的目的。但是该方案具有明显的缺点:不同人的头部重量不同,要通过弹簧弹力来判断卧姿,在购买和生产时需要严格进行匹配,从而出现多种规格的产品,而且不具备互换性,生产和使用都不便。另外,颈部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因此没有很好的达到低高度枕头的护颈效果。
2、电子检测自动调节枕头,通过在床垫上设置压力检测带或者重力检测元件来判断人体的睡眠姿势。但是这些方法对于不同身高、胖瘦的人群不具有广泛适用性,判别精确度比较低。如果对不同身形的人群做出特定的产品,又存在成本过高的缺点。更有一些产品需要在人体身上佩戴检测装置,这样对于处于放松熟睡的使用者而言,无疑会增加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睡姿检测方法,判别精度高,成本低,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的人群具有广泛适用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次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睡姿检测方法设计的可调节高度的枕头。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睡姿检测方法:利用人体处于不同睡姿时,人体的颈背部和肩部对人体支撑装置产生的压力或压强的不同,来实现检测区分;具体表现为:
当人处于仰卧时,人体的颈背部、人体支撑装置与头部支撑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天然的空腔,位于此空腔内的人体支撑装置受到来自颈背部的压力或压强很小;
当人处于侧卧时,人体的肩部落入所述空腔中,位于此空腔内的人体支撑装置受到来自肩部的压力或压强明显增大。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包括:
枕头本体;
高度调节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跑动(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跑动(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7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