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多功能玻璃加工操作台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85697.4 | 申请日: | 2014-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韩蕴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太丰玻璃饰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功能 玻璃 加工 操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玻璃加工操作台。
背景技术
玻璃是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Na2O·CaO·6SiO2) 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玻璃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被施以多种加工方法,形成丰富的造型形态。玻璃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预加工,配合料制备,熔制,成型,热处理。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 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将玻璃成品按照需要加工成各种形状,是在玻璃加工操作台上完成的,现有的玻璃加工操作台结构不稳定,并且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不同尺寸的手机屏幕玻璃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经过外形打磨,使其尺寸达到标准的要求。而在现实加工中,由于手机屏幕玻璃的尺寸繁多,为了达到更好精密度要求,在生产时需要根据手机屏幕玻璃尺寸不停地更换建工模具,从而浪费了很大的生产成本以及更换模具所造成的工时和人力成本。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新型多功能玻璃加工操作台,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新型多功能玻璃加工操作台,它采用在操作台和模具底座上设置标尺刻度,在加工所需玻璃尺寸的时候,固定一个模具底座,固定的模具底座上的标尺刻度与操作台上的标尺刻度对齐,只需要调节另一模具底座,将另一模具底座上的标尺刻度与操作台上的标尺刻度对齐,调节到所需尺寸大小的位置,并固定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玻璃加工操作台,包括操作台,所述的操作台上设置模具底座,所述的模具底座上设置定位孔,所述的操作台侧边设置有标尺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模具底座对应标尺刻度一侧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操作台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的标尺刻度设置于操作台的长侧边。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它采用在操作台和模具底座上设置标尺刻度,工作时只需要移动模具底座即可,不需要单独测量模具底座移动的位置是否合格,减少了加工所需尺寸玻璃的前序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操作台;2、模具底座; 3、标尺刻度; 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玻璃加工操作台,包括操作台1,所述的操作台1上设置模具底座2,所述的模具底座2上设置定位孔4,所述的操作台1侧边设置有标尺刻度3;
所述的模具底座2对应标尺刻度3一侧设置有刻度;
所述的操作台1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的标尺刻度3设置于操作台1的长侧边。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一个模具底座2固定于操作台1上,且模具底座2上的标尺刻度3与操作台1上的标尺刻度3相对齐,另一个模具底座2上的标尺刻度3与操作台1上的标尺刻度3相对齐,将其移动到所需尺寸位置,将需要加工的玻璃放置于模具底座2上,进行加工即可。
本发明它采用在操作台和模具底座上设置标尺刻度,工作时只需要移动模具底座即可,不需要单独测量模具底座移动的位置是否合格,减少了加工所需尺寸玻璃的前序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太丰玻璃饰品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太丰玻璃饰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56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控制装置和电机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带双波束馈电网络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