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内串石墨化生产方法及其石墨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3340.2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4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滋涵;熊远方;陈湘晃;樊俊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郴州市三晶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H01M4/38 |
代理公司: | 郴州大天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2 | 代理人: | 徐起堂 |
地址: | 423000 湖南省郴***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 石墨 负极 材料 化生 方法 及其 | ||
1.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内串石墨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 用保温料在内串石墨化炉内底部铺平压实形成保温层;
b. 将规格相同的、装有负极材料的坩埚以竖立的方式即坩埚开口朝上垂直于炉头炉尾轴线、坩埚盖平行于水平面放置于炉内上述保温层上形成坩埚层,所述坩埚层为1-2层接触叠放;
c. 在坩埚之间以及坩埚与炉头导电极之间用电阻率与坩埚相当的石墨质垫块填实;
d. 在坩埚层上方再铺设保温料形成保温层;
e. 用加压装置加压预紧密坩埚间隙;
f. 向炉内送电23-25小时,电流密度20-26A/cm2,送电后期将电流密度提升至26A/cm2以使坩埚内的产品温度提升至3000-3100℃,并适时地对加压装置的压力进行调整;
g. 停止向炉内送电,自然冷却48小时左右;
h. 除去保温层和导电层后,再自然冷却48小时左右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层,每层相邻坩埚间相距5-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层为1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为中空圆柱体,直径为500mm、高为730mm,内腔直径为460mm、高为6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内底部保温层厚度为400-600mm,所述坩埚层上方的保温层厚度为800-1000mm。
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内串石墨化炉,包括炉体(5),在炉体的两端设有导电极(1)和加压装置(4),导电极一端设于炉内、另一端伸出炉外与加压装置连接,炉内设有坩埚(2),坩埚上设有坩埚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内底部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保温层(6);在所述保温层上方设有坩埚层,所述坩埚层包括2柱以上规格相同的、装有负极材料的坩埚,坩埚以竖立的方式即即坩埚开口朝上垂直于炉头炉尾轴线、坩埚盖平行于水平面设置,且相邻坩埚间相距5-15mm;所述坩埚之间以及坩埚与炉头导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率与坩埚相当的石墨质垫块(7),以成为石墨化送电区域;所述坩埚层上方设有保温层;所述坩埚盖与坩埚上端开口沿接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层为1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为中空圆柱体,直径为500mm、高为730mm,内腔直径为460mm、高为680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内底部保温层厚度为400-6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层上方的保温层厚度为800-1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郴州市三晶科贸有限公司,未经郴州市三晶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33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危重患者护理衣
- 下一篇:基于海绵一次成型的防起雾口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