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护栏管控制电路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3002.9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5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茹;全建辉;邓飞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护栏 控制电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护栏管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LED护栏管是采用优质超高亮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组成,由于其具有低耗电、低热量、寿命长、耐冲击、可靠性高、节能环保,光色柔和,亮度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城市景观亮化。
现有的LED护栏管中包括位于护栏管内的至少两个LED护栏灯管控制单元,各LED护栏灯管控制单元之间串联,每个LED护栏灯管控制单元只控制一路LED发光电路,整个LED护栏管是通过向各LED护栏灯管控制单元逐级传输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各LED护栏灯管控制单元所连接的LED发光电路中的LED灯点亮或熄灭。
但是,各路LED发光电路之间是通过各LED护栏灯管控制单元串联而相连的,串联电路必然存在延时,即各级LED发光电路之间存在延时,延时会导致LED出现闪烁现象,而各级LED发光电路之间的延时在串联电路中逐级累积,导致末级的LED的闪烁现象更为严重。LED的闪烁不但影响照明效果,更严重的是还会影响LED灯的使用寿命。
因此,亟需一种LED护栏管控制方案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LED护栏管控制电路,用以解决LED灯使用寿命短、照明效果差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护栏管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至少2组LED发光电路;
控制芯片分别与各组LED发光电路和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接收控制信号输入端发送的用于分别控制所述各组LED发光电路的各组控制信号,以及接收控制信号输入端发送的触发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向各组LED发光电路传送与各组LED发光电路分别相应的所述各组控制信号;
所述各组LED发光电路用于,各自接收控制芯片传送的本组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本组的控制信号控制本组LED发光电路中的LED灯点亮或熄灭。
优选的,控制信号输入端顺序向控制芯片发送用于分别控制各组LED发光电路的各组控制信号,并在各组控制信号均发送完毕之后,向控制芯片发送重新设置RESET信号;
控制芯片具体用于,顺序接收用于分别控制各组LED发光电路的各组控制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RESET信号时,向各组LED发光电路传送与各组LED发光电路分别相应的各组控制信号。
优选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经第一上拉电阻与控制芯片相连,且控制芯片经第二上拉电阻与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供电电源经第三上拉电阻与控制芯片相连。
进一步的,该LED护栏管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容分别与地和控制芯片的与第三上拉电阻相连的引脚相连。
进一步的,该LED护栏管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控制芯片相连的第二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容分别与控制芯片的与第三上拉电阻相连的引脚,以及控制芯片的接地的引脚相连。
进一步的,该LED护栏管控制电路还包括与各组LED发光电路相连的第三滤波电路,第三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三电容的一个电极分别与各组LED发光电路和供电电源相连,第三电 容的另一电极与地相连。
进一步的,该LED护栏管控制电路还包括有用于为该LED护栏管控制电路供电的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和各组LED发光电路之间连接有用于防止电流反向的防反二极管。
优选的,各组LED发光电路包括一路或多路LED发光电路,各路LED发光电路包括:电阻和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电阻和所述发光二极管串联;
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白光二极管和/或RGB二极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LED护栏管控制装置,包括多级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LED护栏管控制电路,各级LED护栏管控制电路级联;其中,本级LED护栏管控制电路中的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下一级级联的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
本级LED护栏管控制电路中的控制芯片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通过控制信号输出端向下一级级联的控制芯片转发所述用于分别控制与下一级级联的控制芯片相连的各组LED发光电路的各组控制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3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