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阳极泥熔炼烟尘气化及分级控温回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1413.4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高麟;汪涛;张祥剑;王钟辉;曾伍祥;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30/02;C22B30/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极泥 熔炼 烟尘 气化 分级 回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阳极泥熔炼烟尘气化分级控温回收工艺。
背景技术
铅阳极泥熔炼炉气(铅阳极泥是铅电解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目前主要通过火法处理工艺回收其中的有价物,处理时需要对铅阳极泥进行熔炼,从而产生炉气)中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锑,并含有少量氧化铅等,该炉气经冷却收尘后得到的烟尘中锑、砷含量较高(应强调,本发明所说的“铅阳极泥熔炼烟尘”,是指铅阳极泥熔炼炉气经冷却收尘后得到固体物质,一般含75-85%重量的锑,6-12%重量的砷),目前该烟尘或通过还原-球压-焙烧等一系列步骤分别生产粗锑和白砷,或与木炭混合并依次经蒸馏、冷凝生产砷锑合金,或采用高压水浸工艺,但这些后续处理工艺均十分麻烦。本申请人申请的申请号为2014100721630,名称为“铅阳极泥熔炼高温炉气分级控温收尘净化工艺”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采取直接对铅阳极泥熔炼炉气进行分级控温收尘净化处理,可分别获得较高纯度的三氧化二砷和三氧化二锑。但是,该工艺只是针对铅阳极泥熔炼炉气进行处理,意味着厂家必须改变其目前所采用的炉气净化工艺和设备(主要是布袋除尘器),且由于铅阳极泥熔炼炉气量一般较大,实施炉气分级控温收尘净化工艺的投资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铅阳极泥熔炼烟尘的气化分级控温回收工艺,以分别获得较高纯度的三氧化二砷和三氧化二锑。
本发明的铅阳极泥熔炼烟尘气化分级控温回收工艺,其步骤包括:
1)将回收得到的铅阳极泥熔炼烟尘装入气化炉,然后向气化炉中通入惰性气体,使铅阳极泥熔炼烟尘在惰性气氛下加热至600-900℃进行气化,然后将气化炉产生的含有三氧化二锑和三氧化二砷两种凝华温度不同的气态待回收物质炉气引入炉气分级控温收尘净化设备;
2)在确保气态待回收物质基本不析出的温度条件下,将所述炉气引入该设备中的第一级控温冷却单元,第一级控温冷却单元的炉气出口温度控制为400-550℃,使部分待回收物质冷却析出形成第一粉尘并收集在第一级控温冷却单元中;
3)在确保气态待回收物质基本不析出的温度条件下,将第一级控温冷却单元排出并携带有第一粉尘的炉气引入第一级气体过滤单元中进行除尘净化并进一步收集得到第一粉尘;
4)在确保气态待回收物质基本不析出的温度条件下,将第一级气体过滤单元排出的炉气引入第二级控温冷却单元,第二级控温冷却单元的炉气出口温度控制为300-400℃,使部分 待回收物质冷却析出形成第二粉尘并收集在第二级控温冷却单元中;
5)在确保气态待回收物质基本不析出的温度条件下,将第二级控温冷却单元排出并携带有第二粉尘的炉气引入第二级气体过滤单元中进行除尘净化并进一步收集得到第二粉尘;
6)在确保气态待回收物质基本不析出的温度条件下,将第二级气体过滤单元排出的炉气引入第三级控温冷却单元,第三级控温冷却单元的炉气出口温度控制为110-120℃,使部分待回收物质冷却析出形成第三粉尘并收集在第三级控温冷却单元中;
7)在确保气态待回收物质基本不析出的温度条件下,将第三级控温冷却单元排出并携带有第三粉尘的炉气引入第三级气体过滤单元中进行除尘净化并进一步收集得到第三粉尘;
收集得到的第一粉尘及气化炉中残留的物质为富集锑的粉尘,第二粉尘为含有锑、砷的粉尘,第三粉尘为富集砷的粉尘,第三级气体过滤单元排出的气体进入后续回收处理或排放。
上述铅阳极泥熔炼烟尘气化分级控温回收工艺采用了三级控温冷却单元和气体过滤单元,使其得到的第一粉尘的三氧化二锑可以达到较高纯度,第三粉尘的三氧化二砷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纯度,从而将原铅阳极泥熔炼烟尘中的锑和砷有效分离。
其中,所述步骤1)由于采取了惰性气氛下气化,可防止铅阳极泥熔炼烟尘中的锑、砷过度氧化而降低其挥发性,从而主要确保三氧化二砷的气化率,提高三氧化二砷与三氧化二锑的分离效率。
采用铅阳极泥熔炼烟尘气化分级控温回收工艺,气化量较铅阳极泥熔炼炉气量小,因此整个铅阳极泥熔炼烟尘气化分级控温回收工艺的设备、规模相应较小,投资成本降低。
应注意,虽然上述第一级控温冷却单元的炉气出口温度控制区间与第二级控温冷却单元的炉气出口温度控制区间在“400℃”的点上重叠,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显然会采取不同的温度控制区间,从而才能实现分级控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1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表(先驱者)
- 下一篇:手表(方形镶天然宝石99161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