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环形电力电缆管道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9423.4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郝美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6 | 分类号: | H02G9/06;C04B28/0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环形 电力电缆 管道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器材配套产品的制作方法,具体为一种复合型环形电力电缆管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及用电负荷的快速发展,电网入地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电力发展的趋势。
电网入地工程大量采用内径为2500-3500mm的大口径钢筯滑凝土管作为电力电缆管道,钢筋混凝土管的成型主要采用传统的离心工艺,利用模具的跑轮和离心机托轮摩擦引起的振动与离心双重作用力使其混凝土沿钢模四周致密成型,但在其中的石、砂、水泥或其它细粒分子质量不同的条件下,所受的离心力及沉降速度也就不同,这样会造成内壁是水泥浆层的分层结构。
钢筯混凝土管沿长度方向的受力相对较小,深埋于地下的特点使其浸水受潮的机率增加,因此存在严重的渗水、生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电力电缆管道存在强度较低、易生锈且防水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环形电力电缆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复合型环形电力电缆管道的制作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在若干上下平行分布的环状横向钢筋外侧均布固定有若干竖向钢筋,竖向钢筋外侧的端部固定有环形承口,制得骨架, 骨架的截面积、质量减小至常规设计的1/3-2/3;b、骨架内外表面通过复合胶铺设有厚度为5-30mm的丝带层,丝带层厚度与横向钢筋直径的比例为1-3:3;c、丝带层表面铺设有高聚物复合层,高聚物复合层是由混凝土与水性高聚物按100:3-8的质量份数比搅匀混合,混凝土是由铝酸盐水泥按常规的干硬性混凝土进行粗细集料后与水配合而成,水性高聚物是由水性环氧树脂、水性固熔剂、230-2000网目级透闪石粉及水按2:1-3:4-10:1-3的质量份数比搅匀混合;d、最后进行成型养护。
本发明采用高聚物与水性高聚物提高电缆管强度及防渗性的机理是:水性环氧树脂是在其分子上引入各种强亲水性基团交联形成网链分子结构,将其加到水泥砂浆中,通过水性环氧的交联固化及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体系;透闪石粉是一种长径比大于10且直径在200nm—100μm之间的目前已知强度最大的固体,透闪石具有的双链体晶体结构及二氧化硅含量接近于60%的特点,能使其复合材料的抗弯等力学强度指标大幅度提高,也能以其纤维形态提高混凝土的防渗性能;丝带层包裹及复合胶的工艺处理,一方面利用高聚物较高的强度使之与处于中心部位的钢筋共同承担物理作用力,另一方面利用其对钢制体的全封闭使其具有很好的防水及防锈蚀性能,尤其在高聚物胶泥用辅助器具分段压制成螺旋外形时,则构成钢材、高聚物和混凝土三者配合而相互支撑的聚合体系;采用铝酸盐配制的混凝土,使其抗侵蚀系数提高至0.98,并在其掺加硼酸、葡萄糖酸纳等缓凝剂,再通过聚羧酸类减水剂的复合,使其对钢筋及高聚物型材的握裹力更好; 用水性环氧树脂与铝酸盐水泥复合的混凝土,通过调节前者的固化剂用量或调节后者的缓凝剂用量,可使其有机与无机两类聚合物发生接近于同步的凝固过程,并以此复合达到高于C80及C100混凝土的物理强度指标。克服了现有电力电缆管道存在强度较低、易生锈且防水性能较差的问题。
环形承口内侧预留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端头胶圈;复合胶是由环氧树脂、环氧固化剂及230-1250网目级透闪石粉按10:2-5:10-20的质量份数比搅匀混合,环氧固化剂是由三乙烯四胺与三乙醇胺等质量混合。
本发明采用高聚物包裹复合后使其弯曲强度超过12Mpa,强度得到有效地保证,而且钢材用量减少二分之一以上,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同时防生锈及防水性能得到有效地改善,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复合型环形电力电缆管道的制作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在若干上下平行分布的环状横向钢筋外侧均布固定有若干竖向钢筋,竖向钢筋外侧的端部固定有环形承口,制得骨架,骨架的截面积、质量减小至常规设计的1/3;b、骨架内外表面通过复合胶铺设有厚度为8mm的丝带层,丝带层厚度与横向钢筋直径的比例为1:3;c、丝带层表面铺设有高聚物复合层,高聚物复合层是由混凝土与水性高聚物按100:3的质量份数比搅匀混合,混凝土是由铝酸盐水泥按常规的干硬性混凝土进行粗细集料后与水配合而成,水性高聚物是由H203-A型水性环氧树脂、H203-B型水性固熔剂、230-1250网目级透闪石粉及水按2:1:4:1的质量份数比搅匀混合;d、最后进行成型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94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