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面漂浮式太阳能海水淡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8255.7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4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康慧芳;程鹏;郑宏飞;杨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面 漂浮 太阳能 海水 淡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器。
背景技术
从海水中提取淡水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有两类:反渗透膜法及蒸馏法。
反渗透膜法有一次性投资大,需要消耗常规电能等缺陷,与现在的节能环保的理念相悖。另一种利用热能驱动的海水淡化的蒸馏法是目前最成熟的,是当今海水淡化工业的主流。但此系统常常需要消耗大量热能,另外此系统还处在真空负压下工作,因此它还需要强度坚固和抗腐蚀性良好的外壳材料,这增加了它的造价和运行成本。因此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既节能又环保,因而受到人们推崇。如果在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中,还能利用传统廉价的非金属材料作为装置的主体材料,无疑会进一步提高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吸引力。但现有的太阳能盘式蒸馏装置存在下面4个明显的缺陷:(1)蒸汽凝结成淡水过程放出的潜热未被重复利用,而是直接散发到环境中,致使装置能效率不高;(2)现有装置所采用常压下的自然对流传热模式,没有强化水蒸气的蒸发与凝结过程,因此传热系数不高,大大限制了装置性能的改善。(3)装置中待蒸发的原水热容量太大,限制了它的运行温度提高,减弱了蒸发过程的驱动力,也大大延缓了装置的出水时间;(4)现有盘式太阳能蒸馏器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传统海水淡化装置的造价高,耗能大,运行温度高,不易于携带等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海面漂浮式太阳能海水淡化器结构,直接利用太阳光产生淡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海面漂浮式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它设置于海平面上,包括:透明薄膜、支撑架、反射冷凝面以及底板;
反射冷凝面为非平面结构,安装于底板上,反射冷凝面表面镀有高反射率涂层,在反射冷凝面底部与底板的连接处设有淡水出水管;
支撑架安装在反射冷凝面周围的底板上,支撑架之间贴附有亲水多孔材料;
透明薄膜设置在支撑架顶部,透明薄膜的正投影将反射冷凝面、底板覆盖;
底板上还设有海水进水孔,海水进水孔设置于淡水出水管外侧,并由挡水板将其与淡水出水管隔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结构简易可携带,造价低易推广,无需任何外界能量输入,同时还可将本装置进行排列,在海上形成大规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为海上人员提供淡水源;
(2)反射冷凝面表面镀有的高反射率涂层,可反射接直射时间段的太阳光至亲水多孔材料上,有效利用了太阳光接近直射时间段的能量;
(3)进水孔和淡水出水管之间安装挡水板防止了海水与腔内生成的淡水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反射冷凝面为锥形结构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架组成矩形框架时的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为亲水多孔材料;
图3是反射冷凝面为弧面结构的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架组成柱状框架时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为亲水多孔材料;
其中,1-透明薄膜;2-支撑架;3-亲水多孔材料;4-反射冷凝面;5-挡水板;6-淡水出水管;7-海水进水孔;8-底板;9-海水;11-斜射太阳光;12-直射太阳光。
具体实施方式
海面漂浮式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它设置于海平面上,它包括:透明薄膜1、支撑架2、反射冷凝面4以及底板8;
反射冷凝面4为非平面结构,安装于底板8上,反射冷凝面4表面镀有高反射率涂层,在反射冷凝面4底部与底板8的连接处设有淡水出水管6;
支撑架2安装在反射冷凝面4周围的底板8上,支撑架2之间贴附有亲水多孔材料3;
透明薄膜1设置在支撑架2顶部,透明薄膜1的正投影将反射冷凝面4、底板8覆盖;
底板8上还设有海水进水孔7,海水进水孔7设置于淡水出水管6外侧,并由挡水板5将其与淡水出水管6隔开;
工作原理:当斜射太阳光11入射时,斜射太阳光11直接透过透明薄膜1照射在吸附了大量海水9的亲水多孔材料3上,加热其上的海水,产生水蒸汽,水蒸汽凝结形成水珠,凝结在透明薄膜1和反射冷凝面4,其中透明薄膜1与外界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反射冷凝面4与海水9直接接触进行换热;水珠在淡水出水口6汇集流出;
当直射太阳光12在接近垂直方向时,太阳光透射过透明薄膜1后部分直接照射在亲水多孔材料3上,部分太阳光会照射在反射冷凝面4上,经反射冷凝面4反射后,再照射在另一侧的亲水多孔材料3上,同样加热其上的亲水多孔材料,产生水蒸汽,凝结在透明薄膜1和反射冷凝面4,产生水珠,水珠在淡水出水口6汇集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2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二线制传输的射线剂量监测系统
- 下一篇:超声波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