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制冷复合真空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7807.2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永;郑宏飞;康慧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F24J2/05;F24J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太阳能 制冷 复合 真空管 | ||
1.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制冷复合真空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热腔(2)、制冷腔(7)、吸收器(6)、连接管(3)、玻璃真空管(4)以及翅片(13);
所述集热腔(2)与所述制冷腔(7)分别设置在所述玻璃真空管(4)的两端,所述吸收器(6)与所述加热翅片(13)设置在所述玻璃真空管(4)内;
所述加热翅片(13)中央设有提升管(5),所述提升管(5)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弯头,另一端与所述吸收器(6)的底部连通;
所述吸收器(6)内设有热管(9)、引流管(8)以及连通管(10);所述连通管(10)将所述引流管(8)与所述吸收器(6)的底部连通;
所述提升管(5)与所述吸收器(6)内注有吸收剂;
所述集热腔(2)内设有隔板(1);
整体连接关系为:所述玻璃真空管(4)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3)与所述集热腔(2)连接;所述提升管(5)与所述吸收器(6)通过支架(15)安装于所述玻璃真空管(4)内,且所述提升管(5)设有弯头的一端位于所述集热腔(2)内所述隔板(1)的一侧,所述热管(9)的一端位于所述集热腔(2)内所述隔板(1)的另一侧,所述引流管(8)的一端通过单向阀A(11)与所述集热腔(2)连通,所述引流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腔(7)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制冷复合真空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伸入所述制冷腔(7)底部且与所述吸收器(6)相通的回液管(16),所述回液管(16)上设有截止阀(17)。
3.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制冷复合真空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热腔(2)、制冷腔(7)、吸收器(6)、连接管(3)、玻璃真空管(4)以及加热翅片(13);
所述集热腔(2)与所述制冷腔(7)分别设置在所述玻璃真空管(4)的两端,所述吸收器(6)与所述加热翅片(13)设置在所述玻璃真空管(4)内;
所述加热翅片(13)中央设有提升管(5),所述提升管(5)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弯头,另一端与所述吸收器(6)的底部连通;
所述吸收器(6)内设有热管(9)、引流管(8)以及通气管(19);
所述提升管(5)与所述吸收器(6)内注有吸收剂;
所述集热腔(2)内设有隔板(1);
整体连接关系为:所述玻璃真空管(4)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3)与所述集热腔(2)连接;所述提升管(5)与所述吸收器(6)通过支架(15)安装于所述玻璃真空管(4)内,且所述提升管(5)设有弯头的一端位于所述集热腔(2)内所述隔板(1)的一侧,所述热管(9)的一端位于所述集热腔(2)内所述隔板(1)的另一侧,所述引流管(8)的一端通过单向阀A(11)与所述集热腔(2)连通,所述引流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腔(7)连通;所述通气管(19)的一端通过单向阀B(18)与所述制冷腔(7)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吸收器(6)的底部相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制冷复合真空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伸入所述制冷腔(7)底部且与所述吸收器(6)相通的回液管(16),所述回液管(16)上设有截止阀(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78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套丝机的前盘
- 下一篇:自动金刚石锯片锤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