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6823.X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蒙;陈勇;杨光;唐皓;金鹏;李成龙;李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B01D69/02;B01D69/12;B01D67/00;B01J20/26;B01J20/28;B01J20/30;B01J3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马文峰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聚偏氟 乙烯 复合 介孔膜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即在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膜内利用水热法将无机介孔材料二氧化钛自组装在聚偏氟乙烯膜内的孔洞中,形成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
所形成的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中,聚偏氟乙烯膜与无机介孔材料二氧化钛的量,按质量比即聚偏氟乙烯膜:无机介孔材料二氧化钛为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膜,膜厚度约为0.1mm,孔隙率60%-70%,孔直径为100-400nm;
所述的无机介孔二氧化钛材料的孔径为2-8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膜的平均孔径为220nm;所述的无机介孔二氧化钛材料的平均孔径为3.5nm。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前驱液的制备
将原料钛酸异丙酯、表面活性剂P123、浓盐酸和无水乙醇按照摩尔比即钛酸异丙酯:表面活性剂P123:浓盐酸:无水乙醇为1.0:0.02:2.4:17.5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室温下搅拌1h得到原溶液,然后加入为原溶液体积3倍的无水乙醇并混合均匀,得到前驱液;
(2)、水热法进行无机介孔二氧化钛材料自组装
把一张空白聚偏氟乙烯膜平铺在聚丙烯容器盒中,吸取3mL步骤(1)获得的前驱液滴入其中,加盖室温放置24h;
然后将上述容器盖子除去并将其放入略大的聚丙烯容器盒中,加盖密封后,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利用水热装置,使得前驱液在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膜的孔洞内蒸发诱导自组装,自组装过程控制温度为60℃,时间为24h,待到聚丙烯盒内前驱液完全挥发后,即得含有表面活性剂P123的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
(3)、表面活性剂P123的洗脱
将步骤(2)所得的含有表面活性剂P123的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取出,置于由95%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按体积比为1:1所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超声水洗15min;
然后置于60℃恒温油浴中,用由95%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按体积比为1:1所组成的混合溶液和去离子水依次分别减压抽滤3-5次,然后减压抽干,即得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粗品;
最后,控制温度为60℃干燥,即得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用于吸附或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污染物。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二氧化钛/聚偏氟乙烯复合介孔膜用于吸附或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或罗丹明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68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