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牙线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75493.2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7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方碧松;侯本祥;刘玉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碧松 |
主分类号: | A61C15/04 | 分类号: | A61C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牙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牙线器,特别涉及一种牙线能够往复运动的电动牙线器。
背景技术
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是预防牙周病和邻面龋的重要手段。但人群中牙线的使用率很低,即使在牙科医生中也只有少部分人使用牙线,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牙线使用较为困难:需要双手操持,有一定技巧,勒手指。
为解决使用困难、提高使用效率,发明了牙线夹,牙线夹中的牙线置于一Y形结构上,单手即可操作。但牙线夹在通过紧密接触的牙缝时存在难度,过度用力会导致牙线断裂或者松脱。使用电动牙线器能够增加清洁效率,但一般电动牙线器将牙线固定于工作头上,并使整个工作头振动摆动,这样的结构没有考虑邻面通过及机械性损伤问题,影响了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电动牙线器的牙线沿着固定部件往复运动,而电动牙线器的外部部件保持静止不动,避免电动牙线器在使用过程中对牙龈粘膜造成损伤。
此外,本发明的电动牙线器的牙线便于固定,更换方便,容易通过紧密接触之邻面,解决了牙线类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邻面通过、清洁效率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牙线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用于支撑牙线的分叉结构,所述壳体的下部形成所述电动牙线器的握持部分;缠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用于缠绕所述牙线,并带动所述牙线运动;用于驱动的电机;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缠绕机构之间,将所述电机的转动转换为所述缠绕机构绕固定轴的往复旋转运动。
优选地,在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沿所述缠绕机构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纵向槽,以及所述传动机构为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电机,另一端具有沿所述回转机构的轴线方向凸出的指状结构,所述指状结构插入所述纵向槽中。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曲柄和连杆,所述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电机,另一端铰链连接至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不与所述曲柄铰链连接的一端铰链连接至所述缠绕机构。
优选地,所述分叉结构的顶端设置供所述牙线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中部宽度变小以形成颈部,所述颈部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牙线的运动轨迹的限位部分。
优选地,所述电动牙线器还包括隔离部件,所述隔离部件的边缘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在所述壳体中隔离出用于容纳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电机的腔室,所述隔离部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缠绕机构穿过的孔。
优选地,所述隔离部件的孔中设置有轴承,以旋转支撑所述缠绕机构。
优选地,所述电动牙线器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盖板能够从所述壳体上拆卸下来,且具有供所述牙线穿过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牙线的凹槽。
优选地,在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朝所述缠绕机构的内部设置狭缝,在所述狭缝的两侧设置用于固定所述牙线的端部的卡紧结构。
优选地,所述牙线的两个端部事先经过塑化处理,形成膨大部分,以及在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朝所述缠绕机构的内部设置狭缝,在所述狭缝的末端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牙线的膨大部分的容置部分。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两部分插接形成。
本发明的电动牙线器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电动牙线器的外部部件的运动对牙龈粘膜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外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示意图,其中盖板被拆下;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剖视图;
图4(a)和图4(b)显示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缠绕机构和回转机构的剖视图,其中图4(a)为缠绕机构的纵向槽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缠绕机构和回转机构的剖视图,图4(b)为缠绕机构的纵向槽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缠绕机构和回转机构的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显示牙线在缠绕机构上的固定;
图6是缠绕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局部仰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局部剖视图。
应理解的是,附图为示意性和说明性的,并非完全按尺寸和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碧松,未经方碧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5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