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立体除尘效果的除尘布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70000.6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7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林白庸;杨雅菁;潘毅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雅菁 |
主分类号: | A47L13/16 | 分类号: | A47L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立体 除尘 效果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除尘布立体结构的强化设计,尤指一种通过加设热融框线的方式框固除尘布表面预设的立体纹路,进而使除尘布的集尘去污的效能得以强化。
背景技术
请先参阅中国台湾第 M338630 公告号的新型专利,该新型专利主要揭示一种内折型立体除尘布,其由一基布与一布体所构成,其中布体于二对应侧端分别各折叠有对折部,并以热融点接方式形成复数热缝线与基布相互结合,其通过布体二对应侧的对折部,使除尘布二侧高度增加,进而于中间部分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而除尘布在使用时贴附于拖把底部的基座上,在除尘布结合于基座上之后,可通过布体二侧所折叠的对折部,使除尘布二侧厚度较大而高度高于中间部分,因而形成有一向内凹的容置空间,使除尘布结合于拖把后,增加整体的除尘效果、吸水效果,以及使除尘布增加除尘效能,甚至同时提高拖把使用时的稳定性。
相较于习知技术,上述新型专利虽然具有增加除尘效能以及提高稳定性的功效,但其通过增加除尘布二侧高度所形成的容置空间来产生除尘的效果,该等设计在实用上所能彰显的效能实属有限,因此便有业者针对相关的产品进行研发,以求更确实的提升其除尘效能,例如在衔接上述新型专利的基本架构后,更进一步的于布体上加设形成复数个纵向且互相平行的束状纤维或立体凸起,使该等结构与运动方向垂直,并通过束状纤维或立体凸起的张力达到更高的除尘效能,而在中国台湾第 M402087 公告号的新型专利所揭示的一种具蓬松纤维集束及滚捻效果的除尘布,以及中国台湾第 I355254 公告号的发明专利所揭示的一种立体除尘布中,皆可详见类似上述专利相关应用的突破,在此便不做过多的赘述。
然而,通过上述束状纤维、立体凸起或其他类似的相关应用,虽然可增加布体表面上供集尘用的空间而提高除尘的效能,但不论上述束状纤维或立体凸起在布体表面上以何种型式加设形成,一旦将除尘布贴附于拖把底部之后,其本身的立体结构将受到外力拉伸而消弭成平坦状,尤其是在拖地时布体所承受的外力并非固定方向,此问题亦无法通过上述束状纤维或立体凸起的设置方向来解决,如此除尘布便失去故有的除尘效能而不具进步性,是以通过该等缺失可以得知习知技术仍然具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故,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实为本案发明人所欲解决技术困难点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加设热融框线的方式框固除尘布表面预设的立体纹路,进而使除尘布的集尘去污的效能得以强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化立体除尘效果的除尘布结构,其主要在一不织布的一侧上,经封压熔接手段设有用以集尘去污的立体纹路, 该立体纹路通过复数个热熔框线加以框固,并随着各该热熔框线的型式分隔形成不同的立体结构,以增加该立体纹路具有高低凸起变化的面积,进而强化故有集尘去污的功能;以及
各该热熔框线与该立体纹路的方向形成有一夹角的布设于该不织布的一侧上,以避免该立体纹路受到外部施力后产生形变,进而维持故有集尘去污的功能。
进一步地,其中该不织布包含有一基布层与一擦拭层,该擦拭层作为该不织布的清洁面而设置于该基布层的一侧上,并于其表面形成有该立体纹路,而各该热熔框线以封压热熔的手段布设于该擦拭层表面上,用以连接该基布层与该擦拭层。
进一步地,其中各该热熔框线以连续或不连续的叠接态样布设于该不织布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其中各该热熔框线以封闭式或开放式的框固态样布设于该不织布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其中各该热熔框线以多边型或圆型的几何态样布设于该不织布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其中该夹角系大于 0° 且小于 180° 。
进一步地,其中该立体纹路在通过各该热熔框线框固之后,更进一步于该不织布的另一侧形成同各该热熔框线呈几何形状的立体结构,使该不织布的另一侧亦形成高低凸起的变化,以同样具有集尘去污的效能,进而达到双面使用的目的。
进一步地,其中各该热熔框线直接或间接的封压熔接于该不织布的另一侧,以形成同各该热熔框线相同几何形状的立体结构。
本发明通过加设热融框线的方式框固除尘布表面预设的立体纹路,进而使除尘布的集尘去污的效能得以强化。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分层示意图。
图3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平面外观示意图。
图4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局剖面示意图一。
图6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局剖面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雅菁,未经杨雅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0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