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轴承绕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9903.2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5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松卓司;北岛启吾;人见康弘;生田刚;浅贺俊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国慧;李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绕线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在配置于驱动轴的周围的曳力机构中,能够容易地减弱曳力。双轴承绕线轮(100)的曳力机构(23)对卷筒(12)的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曳力机构(23)具有星形曳力装置(36)和摩擦机构(37)。星形曳力装置(36)以能够一体旋转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驱动轴(30)的外周面卡合,通过与驱动轴(30)的相对旋转而能够相对于驱动轴(30)沿轴向移动。摩擦机构(37)配置于驱动轴(30),曳力根据星形曳力装置(36)沿轴向的移动量而变化。星形曳力装置(36)通过相对于驱动轴(30)向与手柄(2)的线卷取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旋转,而向曳力增加的方向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垂钓用绕线轮,特别涉及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绕线轮。
背景技术
双轴承绕线轮是卷筒旋转而卷取钓线的绕线轮。在双轴承绕线轮上设置有被称为曳力机构的制动装置。设置曳力机构是为了对卷筒的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且不会对钓线作用过大的张力。在曳力机构中,以往已知有设置于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与手柄连结的驱动轴的周围的所谓星形曳力形的曳力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机构通过操作部件来调整曳力,该操作部件与形成于驱动轴的外螺纹部旋合,被称为星形曳力装置。操作部件具有呈放射状地配置的操作部,当使用者握持操作部而将操作部件向与手柄的线卷取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时,曳力(对卷筒的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增强,当将操作部件向与线卷取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曳力减弱。这点在俯视时手柄配置于绕线轮主体的右侧的右绕的双轴承绕线轮及手柄配置于左侧的左绕的双轴承绕线轮中是相同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69889号公报。
在近年来盛行的被称为铁板钓的一边反复进行抽拉动作一边逐渐卷取钓线的钓法中,频繁地进行减弱曳力的操作。为了减弱曳力,在现有的双轴承绕线轮中,必须用握持手柄的手的拇指压下操作部件,使操作部件向与线卷取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难以进行压下操作部件的动作,不能容易地减弱曳力。特别是在曳力设定为较强的情况下是显著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配置于驱动轴的周围的曳力机构中,能够容易地减弱曳力。
本发明的双轴承绕线轮是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主体、手柄、卷筒、旋转传递机构和曳力机构。手柄以能够向线卷取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绕线轮主体的侧部。卷筒与手柄的向线卷取方向的旋转联动地向线卷取方向旋转。旋转传递机构具有与手柄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的驱动轴,将手柄的向线卷取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卷筒。曳力机构对卷筒的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曳力机构具有操作部件和摩擦机构。操作部件以能够一体旋转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驱动轴的外周面卡合,并通过与驱动轴的相对旋转而能够相对于驱动轴沿轴向移动。摩擦机构配置于驱动轴,曳力根据操作部件沿轴向的移动量而变化。操作部件通过相对于驱动轴向与手柄的线卷取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旋转,而向曳力增加的方向移动。
在该双轴承绕线轮中,当将操作部件向与手柄的线卷取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时,曳力增强,当向线卷取方向操作时曳力减弱。当利用握持手柄的手的手指(例如拇指)对操作部件进行按压操作时曳力增强,当利用其它手指(例如食指)对操作部件进行牵拉操作时曳力减弱。这里,通过利用握持手柄的手的手指进行与扣扳机的操作相同的牵拉操作能够减弱曳力,因此能够容易地减弱曳力。
也可以是,手柄具有基端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驱动轴的臂部、和旋转自如地装配于臂部的前端的把手部。在该情况下,即便是与具有两个把手部的双手柄相比把手部配置于离操作部件更远的位置的单手柄,也能够利用比拇指长的食指的牵拉操作来减弱曳力。因此,能够与手柄的形式无关地容易地减弱曳力。
也可以是,驱动轴在外周面具有外螺纹部,操作部件具有内周面,并在内周面具有与外螺纹部旋合的内螺纹部。在该情况下,利用相对于操作部件的旋转移动量小的螺纹卡合,使操作部件与驱动轴卡合,因此能够细微地调整曳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9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抓爪结构
- 下一篇:摆杆式自行车骑行平衡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