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痛经贴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66986.X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3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筠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P15/00;A61K35/2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痛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痛经贴。
背景技术
痛经(dysmenorrhea)是一种妇女常见的症状,指的是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小腹部痉挛性疼痛,美国165例大学生17~19岁中出现月经期痛经者占71.6%,大多数从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平均持续疼痛为2天,60%诉至少有一次剧痛,13%诉至少一半时间有剧烈疼痛,约有42%不能坚持上课。发现初潮早、经期长者痛经的程度较严重,吸烟者持续更痛。
痛经又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指的是从月经初潮时即有痛经以后每次来潮均出现反复疼痛,继发性痛经指的是初潮开始有一个阶段在月经来潮前后并不感到疼痛,以后逐步出现腹痛,并逐渐加剧。常并发不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与生殖道炎症。
现有产品中治疗妇女痛经的产品比较多,主要是口服剂,有中药也有西药如去痛片等,虽然缓解和治疗效果比较好,但它们需要每天服药三次、还要长期服用,对患者的身体肝肾加重负担。如何能缓解和治疗痛经,又不影响身体的肝肾功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发明是利用传统的药方来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无需口服就能够很好缓解和治疗痛经的贴剂,对这种产品原料易得、制作方法筒便,能够活血调经,行气止痛,特别适合于气血凝带、小腹胀痛和经期疼痛有明显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无需口服就能够很好缓解和治疗痛经的贴剂,根据中医对痛经一症的认识机理,利用传统的药方,本发明原料易得、制作方法筒便,能够活血调经,行气止痛,特别适合于气血凝带、小腹胀痛和经期疼痛有明显疗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痛经贴,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附子8-12份、玄胡10-15份、香附10-13份、白芷8-12份、五灵脂6-8份、独活8-12份、当归10-15份、川芎6-10份、木瓜10-15份、肉桂12-16份、枳壳10-12份。
一种痛经贴,是由下列优先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附子10份、玄胡12份、香附11份、白芷10份、五灵脂7份、独活10份、当归12份、川芎8份、木瓜12份、肉桂14份、枳壳11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方法制备,使用时将其贴敷于腰际和小腹,取关元穴、肾腧穴。
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药大辞典中均有记载。
附子,又名乌头,别名:草乌、乌药、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枳壳的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功效与作用是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肉桂,又名玉桂、牡桂、玉树、大桂、辣桂、平安树、中国桂皮,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树皮芳香,可作香料,功能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木瓜的别名:榠楂、木李,是木瓜树结出的果实,可食用,也可药用,用途广泛,木瓜有两大类,光皮木瓜与热带水果番木瓜,番木瓜是食用的,光皮木瓜是药用,番木瓜主要产于云南、广西,光皮药用木瓜产于安徽、山东、河南等地,性味:味酸,性温,无毒,木瓜深受女孩的喜爱,对减肥很有帮助,营养丰富,其内含有木瓜酶促进乳腺激素分泌,但不等于可以丰胸,木瓜色香味俱佳,有“岭南果王”之称,无论作水果之用还是煲汤,都是清心润肺佳品,木瓜性平味甘,清心润肺、健胃益脾,用做妇女催乳的汤品时采用未成熟的木瓜,用做润肺健胃的汤品则采用成熟的木瓜。
香附子,原名“莎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唐本草》始称香附子,《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类,名“莎草香附子,并云:“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数叶,开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细子,其根有须,须下结子一、二枚,转相延生,子上有细黑毛,大者如羊枣而两头尖,采得燎去毛,暴干货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筠,未经陈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69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助邮包收寄系统
- 下一篇:用于降低车辆胎噪的降噪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