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5961.8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1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民;李好义;李小虎;张有忱;丁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D01D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液 微分 静电 纺丝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属于静电纺丝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纳米技术的升温,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静电纺丝技术自发明以来,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在纺丝方法及纺丝材料上均有很大的进展,但对于溶液静电纺丝而言,其产量低的缺陷始终制约着其产业化的进程。因此考虑如何提高产量,将电纺纳米纤维相关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必然。很多溶液静电纺丝仪器产业化装置简单扩充纺丝针头数量,然而该方法仍然无法避免纺丝针头存在的难加工、易堵塞和电场互相干扰的问题,如专利CN1962966A和CN101210352A等。有部分专利也提出了一些无针头纺丝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针头式纺丝的缺陷,专利CN102828259A中通过环状锯齿旋转进行纺丝,但该装置每次只有几个锯齿能同时出丝,纺丝效率仍然比较低,且残留的纺丝液流入进料池,影响了溶液的浓度,质量不稳定,可纺材料有限。
本发明针对纺丝针头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无针纺丝方法产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溶液微分静电纺丝方法的静电纺丝装置,特别是一种无针纺丝喷头,该结构避免了针头加工的高成本及喷头易堵塞的问题,同时周向电场分布均匀,电荷集中,单喷头可产生数十根射流,这种一分多方式称为微分,充分提高了单位纺丝头面积的纺丝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单喷针溶液纺丝产量低的不足,在保证纺丝纤维直径细度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通过此喷头可以形成多股均一喷射流,仅利用喷头主轴上的分流槽及其与喷头套筒之间的间隙获得多股喷射流,大大提高了静电纺丝的效率,且避免了毛细管堵塞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它主要包括喷头套筒、喷头主轴、轴承、齿形带及电机。其中喷头主轴下部为一锥体,锥体外表面上有许多均布的微小分流槽,微分的概念即是表示锥体外表面上连续的溶液细分成微小分流,锥体内部有一空腔,锥体外表面与水平线成B角,内表面与水平线成A角,B角大于A角,使锥体边缘形成尖端。喷头主轴与喷头套筒通过轴承进行配合且形成密封,喷头主轴能够旋转,且可上下调节位置,以调节锥体与套筒之间的缝隙大小,针对不同黏度的溶液实现流量的控制,喷头主轴上端通过齿形带与电机连接,在电机的带动下可实现旋转,齿形带为高分子材料,喷头套筒通过上端均布的四个螺栓孔固定在纺丝机架上,筒身上有进料口。
本发明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喷头主轴上端通过齿形带与电机连接,在电机的带动下可实现旋转,使溶液均布于锥体表面。溶液的粘度低,如果锥体与套筒之间的缝隙太大,溶液流量大,难于纺制出很细的纤维,锥体与套筒之间的缝隙太小,在电场力作用下,溶液容易被一股一股拉出,纺制的纤维易呈串珠型,所以为了克服溶液在锥体、套筒之间粘着,喷头主轴以10rpm转速进行旋转,更利于溶液从锥体与套筒之间的缝隙流出,形成均匀连续的细丝。
本发明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喷头主轴下部为一锥体,锥体外表面上有许多均布的微小分流槽,锥体内部有一空腔,锥体外表面与水平线成60°角,内表面与水平线成30°角,使锥体边缘形成尖端,锥体外表面上的微小分流槽的深度逐渐变浅,以在尖端形成更细的泰勒锥。该结构使得电场力集中作用于锥体边缘,作用力更易于调节。
本发明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改变了传统的毛细管结构,采用微分原理,利用喷头表面的分流槽对溶液进行分流及喷头主轴旋转且可上下调节位置,即解决了溶液单喷针产量低的问题,又保证了泰勒锥的均匀,大大提高了静电纺丝的效率,为溶液静电纺丝的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的喷头主轴等轴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的喷头主轴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溶液微分静电纺丝喷头的喷头套筒俯视图。
图中:1-喷头套筒;2-喷头主轴;3-轴承;4-齿形带;5-电机;1-1-螺栓孔;1-2-进料口;2-1-分流槽;2-2-喷头外锥面;2-3-喷头内锥面;2-4-锥体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5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