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力损失的流体混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63742.6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2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董江峰;于红胜;陈晋兵;程秀围;任庆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0 天津市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损失 流体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管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烧、水解等化学反应的流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工业化学反应前的流场不做专门处理,例如柴油发动机选择性催化反应SCR系统的来流气体是直接由发动机排气管给出,这样就导致了在尿素向废气喷射时,混合均匀性及反应速率受到影响。一个均匀合理的反应初始流场对于化学反应来说,非常有必要。
申请号为201120187482.8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气液混合器装置,其包括一下壳体、一上壳体、两密封圈、一混合水室、两螺母、两密封垫。该上下壳体和密封件组成一气液混合室,在混合室的侧面开一进水口,外部接一小水泵;在混合式的底部开一进气口,在混合室顶部开气液混合体出口;下壳体的内部为锥形螺旋台阶面,台阶面上有规则分布的凸点。此混合器进水口外接一小水泵,溶液由水泵的供给,通过进水口进入,与底部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共同达到混合室内,再依靠下壳体内部的锥形台阶面,自行的螺旋旋转在混合室内混合,进而再进入混合水室而达到提高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单位体积溶液内气体携带量的目的。
申请号为201220194301.9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机氧化铝陶瓷复合螺旋衬板,包括圆筒混合机得筒体内部设置氧化铝陶瓷复合衬板,该氧化铝陶瓷复合衬板的表面带有凸起螺旋体,其中安装在圆筒混合机入料端的氧化铝陶瓷混合衬板上是有正向凸起螺旋体,与其连接端至出料端氧化铝陶瓷复合衬板上带有与物料运行轨迹相反的逆行凸起螺旋体。因此,通过凸起螺旋体可以提高造球率及实现物料分级,延长了有效混合造球时间,增加物料有效滚动路程,彻底解决了混合机根部积料、沾料问题,大大提高了造球效果及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的流体混合装置都采用了螺旋体结构,但是没有考虑系统阻力,存在压力损失过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流体混合装置压力损失过大的技术问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压力损失的流体混合装置,该装置能够为燃烧、水解等化学反应提供一个均匀合理的反应初始流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低压力损失的流体混合装置,包括螺旋扰流体1和外管2,所述螺旋扰流体1固定在外管2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扰流体1与外管2内壁组成流体旋转通过的流道3;所述螺旋扰流体1上带有贯穿的扰流孔4。
本发明该装置既能应用于两种不同的流体均匀混合,还能够为SCR系统等化学反应前提供有利于反应的流场,保证反应能够充分快速发生,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采用扰流孔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合的均匀度,并进一步减小混合装置的流动阻力,降低流体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一种低压力损失的流体混合装置,包括螺旋扰流体1和外管2,所述螺旋扰流体1固定在外管2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扰流体1与外管2内壁组成流体旋转通过的流道3;所述螺旋扰流体1上带有贯穿的扰流孔4。流体进入外管以后,在螺旋扰流体的作用下,沿螺旋扰流体与外管2内壁组成的流道前进过程中均匀混合,同时一部分流体通过扰流孔4穿过螺旋扰流体从垂直方向进入流道,干扰流道内原有流体的运动,并在此过程中使两种流体进一步均匀混合,并能够起到进一步减小流通阻力,降低通过的流体的压力损失的作用。
优选螺旋扰流体和外管采用铸铁、不锈钢或陶瓷材料。
优选外管2两端连接方式为法兰、卡箍或插管结构。
优选螺旋扰流体1上贯穿的扰流孔4对称排列,流体通过扰流孔4时对螺旋扰流体1的反作用力可以互相抵消,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流通阻力,降低流体的压力损失。
第二实施例:一种低压力损失的流体混合装置,包括螺旋扰流体1和外管2和电动机,所述螺旋扰流体1活动安装在外管2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扰流体1与外管2内壁组成流体旋转通过的流道3;所述螺旋扰流体1与电动机连接,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
本实施例中,流体进入混合装置后,螺旋扰流体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强制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完成混合,螺旋扰流体的旋转除能够提升流体混合均匀性以外,还能够对流体做功,进一步降低流体的压力损失。
优选螺旋扰流体1上带有贯穿的扰流孔4。流体进入外管以后,在螺旋扰流体的作用下,沿螺旋扰流体与外管2内壁组成的流道前进过程中均匀混合,同时一部分流体通过扰流孔4穿过螺旋扰流体从垂直方向进入流道,干扰流道内原有流体的运动,并在此过程中使两种流体进一步均匀混合,并能够起到进一步减小流通阻力,降低通过的流体的压力损失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37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