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抗震保温性能砌块、砌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62495.8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3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陈国新;罗立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B2/56;E04B2/18;E04B1/98;E04B1/78;E04G21/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005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抗震 保温 性能 砌块 砌筑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砌块和砌筑结构技术领域,是一种增强抗震保温性能砌块、砌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每次发生都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汶川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6451亿元,死伤人数达十余万。我国地震区域分布广阔,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且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这些地区的房屋大多为三层及以下砌块承重结构,且大多数房屋未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性能较差,遭遇较大地震时极易倒塌,而历次地震灾害发生时,损失极为惨重。现有的砌块结构砌体有水平贯通的砌缝,地震时易在通缝处破坏甚至引起砌体倒塌。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而随着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其建筑能耗也在急剧增加,而建筑围护墙的能耗占建筑物总能耗的30%左右。现有的砌块结构中大部分保温、隔热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国家节能环保减排的新住宅建设标准。有的建筑外墙采用贴保温材料的方式来达到节能标准,但增加了工序,延长建设周期,而且保温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研究经济合理、村镇居民能接受的砌块结构房屋,解决村镇房屋整体性差、抗震能力薄弱、保温隔热性能差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抗震保温性能砌块、砌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砌块结构地震时易倒塌、保温和隔热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增强抗震保温性能砌块,包括本体;本体呈六棱柱型,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和侧面;侧面沿逆时针依次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在本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在本体的第四侧面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键,在本体的第三侧面和第六侧面上设置有相贯通的连通通道。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本体的侧面上分布有至少一排与下端面相平行的通孔。
上述在本体的侧面上间隔分布有四排与下端面相平行的通孔。
上述在本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五侧面上设置有相贯通的连通通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增强抗震保温性能砌块的砌筑结构,包括砌块、底梁、左立柱、右立柱和圈梁;左立柱的下端和底梁的左端固定在一起,左立柱的上端和圈梁的左端固定在一起,右立柱的下端和底梁的右端固定在一起,右立柱的上端和圈梁的右端固定在一起,相邻两砌块之间通过砌块的凹槽和砌块的凸键卡合在一起砌筑成砌体,砌块的厚度为砌体的厚度,砌体固定在底梁、左立柱、右立柱和圈梁之间,相邻两砌块的连通通道相连通并形成砌体的支撑通道,在支撑通道内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左立柱和右立柱固定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靠近左立柱的底梁上固定有左预埋件,靠近右立柱的底梁上固定有右预埋件,在支撑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连接件,在底梁内设置有下构造柱骨架,在左立柱内设置有左立柱骨架,在右立柱内设置有右立柱骨架,在圈梁内设置有上构造柱骨架;下构造柱骨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立柱骨架的下端和右立柱骨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上构造柱骨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立柱骨架的上端和右立柱骨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件的上端分别与左立柱骨架和右立柱骨架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件的下端分别与左立柱骨架或左预埋件、右立柱骨架或右预埋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连接件为钢筋;下构造柱骨架、左立柱骨架、右立柱骨架和上构造柱骨架分别为钢筋骨架;支撑柱、底梁、左立柱、右立柱和圈梁分别为混凝土。
上述在底梁、左立柱、右立柱和圈梁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保温板,在保温板的外侧固定有砂浆层,在砌体的外侧固定有砂浆层;砂浆层的干燥收缩值小于砌块的干燥收缩值;砂浆层的干燥收缩值小于保温层的干燥收缩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大学,未经新疆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2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