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植物生物量相关的miRNA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7643.7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7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惠珊;汪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C12N1/21;C12N5/10;A01H5/00;C12N15/113;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生物量 相关 mirna 及其 生物 材料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植物生物量相关的miRNA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
背景技术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十字花科(Brassicaceae)鼠耳芥属(Arabidopsis)拟南芥(A.thaliana),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草。拟南芥由于具有以下的特点而成为研究有花植物的遗传、细胞、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
一、拟南芥的优点是植株小、每代时间短(两个月一个世代)、结子多、生活力强。二、拟南芥的基因组是开花植物中相对较小的。每个单倍染色体组(n=5)的总长只有7000万个碱基对,即只有小麦染色体组长的1/80,其整个基因组已于2000年由国际拟南芥菜基因组合作联盟联合完成,也是第一个被顺序分析的植物基因组。
三、拟南芥是自花受粉植物,基因高度纯合,用理化因素处理突变率很高,容易获得各种代谢功能的缺陷型。近十年来,植物科学家们利用拟南芥模式系统,对植物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开展了类似的研究。通过大量拟南芥突变体的分析,科学家们对植物根、茎、叶、花、胚胎和种子的发育,对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机理,以及对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激素、光和环境因子引起的信号传导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极大丰富了人类对于植物生命活动内在机理的认识。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长度为21~24nt、具有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RNA。大多数植物的miRNA基因位于基因间区(intergenic region)以单顺反子形式转录(Brown,J W.Intronic noncoding RNAs and splicing.Trends Plant Sci,2008.13(7):p.335-42.)。大部分miRNA基因产物的几个共同特征表明植物miRNA基因在RNA聚合酶II(RNA polymerase II)的指导下转录出pri-miRNA,即初级前体。紧接着初级前体在核内被RNase III Dicer-like1(DCL1)两次连续加工,从而产生miRNA/miRNA*双链。miRNA/miRNA*双链在细胞核中被HEN蛋白甲基化后,被转运出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成熟的miRNA从miRNA/miRNA*双链中分离出来,选择性地与核酸酶复合物结合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从而发挥功能。目前已知的植物miRNA对其靶标基因的调控方式有三种:剪切、翻译抑制和转录沉默。在植物中miRNA介导的靶基因剪切是其主要的作用形式,一般来讲miRNA对完全互补或接近完全互补的mRNA序列进行切割。目前已经确认的miRNA的靶标基因大部分为各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转录因子。miRNA除了位于调控网络的中心,还可以将蛋白水解、代谢、离子运输以及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多种mRNA作为靶标(Benjamin H,Ribo-gnome:the big world of small RNAs.Science,2005.309(5740):p.1519-24.89.;Guo,H.S.MicroRNA directs mRNA cleavage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NAC1to downregulate auxin signals for arabidopsis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Plant Cell,2005.17(5):p.1376-86.),这显示了此类小分子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7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