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工厂化育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5655.6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0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葛义学;葛义发;钟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工厂 育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工厂化育秧方法,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集机电化、标准化、自控化为一体,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相结合的技术。工厂化育秧这项技术是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目前我省水稻主产区大多建设了工厂化育秧大棚,虽然有力的促进了粮食的增产,但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急需解决。现有的育秧技术秧苗素质差,出苗率低,苗期容易出现病虫害,成本较高,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工厂化育秧方法,提高成苗率,减少苗期病虫害,改善秧苗素质,降低育秧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稻工厂化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晒种:选种前选择晴朗天气,在背风向干燥处将种子摊开5-7cm厚,晒种1-2天;
(2)选种:将种子倒入浓度为20-25%的盐水中充分搅动,漂净秕粒,把下沉的饱满种子捞出,然后再用清水清洗2-3次;
(3)浸种: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水稻浸种液中浸泡12-24小时,,使种子吸足足够的水分,含水率控制在在25-30%;
(4)破胸:将吸足水分的种子用50-60℃的温水浸种30-40分钟,再放入破胸室中并保持38-40℃的温度,让种子破胸,破胸就是芽嘴刚刚露白;破胸阶段要特别注意它的温度,防止高温烧芽,发芽最低温度为10-12℃,最适宜温度为30-32℃,最高为40℃,长时间超过42℃会抑制胚芽和胚根生长,根和芽死亡;破胸前不补水,破胸时要翻种,使种子发芽均匀;破胸后适当补水,注意通风增氧;
(5)育秧播种:
①基质厚度调试:调整排土阀门的大小,调整到张开度排出土正好填满平秧盘,稍有过剩秧盘装土的厚度与秧盘的口面刮平;
②洒水量调试:铺完基质后进入洒水段,调整水量不能过小或过激,水量过小,基质含水不足,水量过激容易冲动基质不平,调整开水阀的最佳状态,使基质处③播种量调试:,首先确定每亩大田的用种量和一亩大田的用盘数量,根据用种量计算每盘所需播种量克数;要多次调整排种速度,一直调到所需要每盘的克数为止;
④盖土量调试:播种结束接着盖营养土,盖营养土就是把种子盖实,不要让种子露在外面,厚度为2-3mm,播种整个程序完成后送进大棚育苗;
(6)苗期管理:
①大棚内的秧床整理:离开棚四边25-30cm均等做三条1.5-2m宽秧床,秧床要做到实、平、光、直;
②大棚秧苗管理:苗盘基质要保持湿润,苗叶要保持有水珠,若禾叶出现卷叶要及时洒水,晴天温度过高大棚边膜要经常打开通风,傍晚把膜盖好注意保温;
③晚稻育秧秧苗管理要注意保湿,防止曝晒,必要时用遮阴纱遮光,一天洒两次水,上午10点洒一次,下午4—5点钟洒一次为好,空闲的土质地就可摆放,不需要进入大棚;
(7)秧苗运送大田:
①脱盘:育好的标准秧苗进行脱盘准备栽插,脱盘时最好是用和秧盘一样宽的起秧铲起出,然后卷成筒放到运秧架上;
②筒式秧的摆放:运秧架做成多层架,每层只能叠放二筒,叠放多了在运输过程中振动易把秧苗折伤;
③运量:一次最好是10亩一运,也就是200-220盘。
所述水稻浸种液的制备方法如下:a、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苦皮藤2-3、马鞭草3-4、苦楝叶2-3、白花除虫菊1-2、枫杨叶1.5-2.5、泡桐花1-2、木醋液5-10、褐藻寡糖2-3、双氧水10-15、黄腐酸3-5、三十烷醇2-3、复硝酚钠1-2;b、取苦皮藤、马鞭草、苦楝叶、白花除虫菊、枫杨叶、泡桐花混合均匀,加水4-8倍量水煎煮提取1-2h,过滤,滤渣再加3-6倍量水煎煮提取0.5-1h,过滤,合并滤液,然后加入木醋液、双氧水,充分搅拌均匀,最后加入褐藻寡糖、黄腐酸、三十烷醇、复硝酚钠,搅拌5-10min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5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