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9704.5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东;王武;陈凡;吴殿星;徐育强;陆立刚;张琳丽;唐水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县净水渔业种苗基地(普通合伙)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G1/00;A01G1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41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池塘 共生 饲养 塘鳢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塘鳢鱼,学名河川沙塘鳢(Odontoburis obscura),是一种小型肉食性的经济鱼类,以其无肌间剌、无鱼腥味、肉质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有着“上海世博第一菜”美誉著称。由于水域环境的污染和人们的酷渔滥捕,野生塘鳢鱼日渐减少,市场价格不断推涨。但塘鳢鱼属底层肉食性小型鱼类,要求在水质清新、溶解氧高的水体中生活,其游动缓慢,行伏击性摄食方式,传统的池塘高密度专养模式获得高产有一定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塘鳢鱼池塘高产精养方法,运用“鱼稻共生”技术不但净化水质,提高水产品质量,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具有生态修复、食品安全、粮食安全的三重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1 池塘选择与改造
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选择养殖场和养殖池,交通便利,无污染,光照、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池塘长方形、东西向,面积3亩~10亩,池深1.2m~1.8m,坡比为1:2.5,池底平整不漏水;池底以粘壤土最好,沙质土次之,且淤泥层厚度10cm~20cm;池塘四周距池埂3m处向池中挖环沟一条,下底宽70cm、上底宽120cm、沟深0.5m~0.8m;池的两端分设进、排水口,进水口安装双层80目~100目聚乙烯筛网;配备功率为0.25kw/亩~0.3kw/亩的微孔管底增氧设备;
1.2 放养前准备
1.2.1 清塘、施肥
2月~3月进行池塘干塘、曝晒及修整、改造工作;3月初用150㎏/亩~200㎏/亩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消毒、清野等;清塘后7天~10天开始进水,至塘面水深10cm,施放经发酵有机肥200kg/亩~250kg/亩;
1.2.2 饵料生物培养
施肥后10天~15天,在鱼沟处水面种植经消毒的水花生,用小竹杆将聚乙烯绳固定成带状;投放天然捕捞的健康米虾3kg/亩、麦穗鱼或鳑鮍鱼5kg/亩;隔天投喂少量粉状饲料,3月下旬起,每天检查麦穗鱼或鳑鮍鱼产卵、孵化和米虾抱卵、孵化情况,视水质情况再追施少量复合有机肥,做好鱼、虾苗的培育;将鱼苗、溞状幼体、虾苗、米虾作为沙塘鳢饵料生物;
1.2.3 育秧、移栽
选用 “虾蟹丰”1号渔稻,4月中旬,采用育秧盘育秧,5月上中旬,当秧苗3叶~4叶龄时,人工移栽到池底平坦处,株行距为0.5m×0.5m~0.6m×0.6m,日字型或田字型种植,每丛2本~3本,栽种面积为池塘水面的50%~60%,保持水位5cm~10cm;
1.3 苗种放养
1.3.1 塘鳢鱼鱼种放养
稻秧返青、发棵后,5月底~6月上旬放养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强的塘鳢鱼夏花鱼种,放养密度为3600尾/亩~4000尾/亩;
1.3.2 搭配鱼种放养
搭配放养在生态和食性上与塘鳢鱼无冲突养殖品种;稻秧返青后,放养规格为50g/尾~100g/尾细鳞斜颌鲴鱼种100尾∕亩;放养草鱼夏花鱼种20尾/亩、白鲢夏花鱼种100尾/亩、花鲢夏花鱼种40尾/亩;稻秧发棵后,放养规格40只/kg~60只/kg的蟹种80只/亩;6月中旬放养抱卵青虾5kg/亩,继续培肥水质,部分虾苗作为塘鳢鱼的天然饵料;
1.4 田间管理与饲养管理
1.4.1 田间管理
“虾蟹丰”1号渔稻在塘鳢鱼养殖塘中按照原生态种植的方式进行管理;生长期间,生长期间,不晒田、无需施加水稻的专用肥料、全生育期不喷施农药;主要是水位管理和及虫害控制;移栽后5天内,池塘保持10cm水层,以期充分分蘖;其后,根据养殖生产需要和水稻的株高,逐步提高水位,水位不淹没心叶为准;
1.4.2 饲养管理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以塘鳢鱼为主,定期进行塘鳢鱼摄食情况、体长、体重检查,饵料生物变化情况,以保持天然饵料充沛为主;养殖中后期,注意观察,必要时适当投喂活的小杂鱼;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做好相关记录;保持水中pH值7.5~8.6,溶解氧4mg/L以上,养殖后期透明度要求40cm~50cm;养殖过程基本无需换水,随着鱼体增大,逐步提高水位,最终水位保持在1.0m~1.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县净水渔业种苗基地(普通合伙),未经嘉善县净水渔业种苗基地(普通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9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品红色银浆油墨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羊开口的种植萌芽方法